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2)

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2)

“一带一路”政策的时代发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开创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一带一路”政策正式成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政策,在传承传统丝路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内外国际局势,形成了其不同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内涵,实现了两大超越。一方面,在空间上超越了传统的丝绸之路的限制,所辖区域空间进一步扩大,合作空间也得以深化;另一方面,既在性质上赋予了古丝路新的内涵,又超越了传统丝路的思维模式,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稳健地推动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

空间上的超越。古代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②可见,古代陆上丝绸之路链接东亚,中亚和西亚和欧洲。在此过程中,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丝绸之路的影响,但和西亚、中亚等地相比,其影响力还是有限。

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其主体范围大体仍遵循古丝绸之路的路径,依托现存的亚欧大陆桥,通过中亚、西亚等重要区域,连接欧洲,实现沿线各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但是,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与其相配套的“经济走廊”建设,通过经济走廊,将历史上并非陆上丝绸之路主体的区域也纳入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去。例如,“中巴经济走廊”开创了由我国新疆地区经由巴基斯坦从而到达南亚的新途径,加之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互配合,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被成功的纳入到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同时,历史上并非丝路主要途经区域的我国西南地区也承担起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任。除此之外,“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还会将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的区域范畴,大大的扩展了古丝绸之路的空间范围。“一带一路”建设在空间上的扩展,不仅大大激发了我国各省份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东亚、西亚、中亚乃至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扩展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空间概念,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经提出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从而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同时应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在“合作空间”上极大的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的合作方式。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建设,“贸易通”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在“贸易通”的基础上实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乃至民心的全方位互联互通,真正为新形势下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以上两点之外,我国还将海陆丝路建设并举。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弱密切相关,因此并没能出现“海陆同盛”的局面,而当今将“一带一路”结合起来,就是致力于创造海陆并举,协同开展的盛况,海陆空间的结合,其空间覆盖范围是古代丝绸之路难以睥睨的。

性质上的超越。“一带一路”政策丰富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内涵,在“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三个方面对古丝路做出了创新性发展。

第一,时代性。中国人从未背弃过海洋,但也从未真正关注过海洋,海洋作为“化外之域”的观念一直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当今时代,“海洋”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从“大河”走向“大海”,从“内陆”走向“海洋”已经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变传统丝绸之路重陆地、轻海洋的态度,创新性的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起来,海陆统筹兼顾,协调并举,体现了“海洋强国”要求下典型的新时代特点。除此之外,“一带一路”的开展,也将西北、西南地区纳入到开放的前沿,有利于缩小其同东部沿海省份的差距,推动实现国内各省份的共同富裕,这同样符合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局面这一典型的时代要求。

第二,先进性。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商业活动受到打击,士农工商影响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将农产品或农业加工品作为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当时出口结构并不完善,并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当今的“一带一路”政策,在操作路径和操作理念两个方面,具有高度的先进性。首先,从路径来讲,“五通”将政治、经贸、交通、货币、民心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战略优势,同世界各国分享自身发展红利,这本就是平等协作的典型创举;其次,从理念开看,我国坚持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将世界看做统一的命运共同体,谋求“共同富裕”,这一点也超越了历史上各国的“谋利”心理。

第三,开拓性。通过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我国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谋求称霸,也不会称霸,而是将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吸引沿线国家共同参与,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协作,沟通了解,共建繁荣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从而共同应对目前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这一创新性举措,以互利共赢的形式,超越了传统的区域合作方式,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古代丝绸之路相比,“一带一路”以其开拓性,给予了框架中沿线各国远超古时的发展生机和活力。

《后汉书·西域传》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塞下。”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可见一斑。当今的中国,继往开来,在继承丝路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实际,赋予了这条古今之道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欧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一传承之下而出现的“一带一路”创举,必将促进沿线各国的友好协作,互惠共赢,共谱丝绸之路新华章。

古代丝绸之路并不稳定,与沿途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其兴衰取决于中央王朝的统一与控制——唐朝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长期遭废弃。此时,阿拉伯掌握航海术,通过海上到达广州、泉州、宁波等地,陆上丝绸之路的价值就没有了。③

“一带一路”必须超越古代丝绸之路的不稳定性,承载重塑全球化的时代使命。“一带一路”所塑造的欧亚地区交通网络,将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亚太地区与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联系起来,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并形成东亚、西亚和南亚经济辐射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形成欧亚大市场,是两条丝绸之路建设的基本方向和目标。这将有利于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亚欧大陆自贸区或欧亚大市场的形成,将对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促进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