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金融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金融支撑

提要: “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我国主动深化与沿带沿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合作,将有效促进亚太和亚欧区域经济整合。在这一战略推进历程中,如何提升金融支撑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初期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随着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数量、范围与频率的扩大,对金融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管是“丝绸之路”古道上中外古币的发现,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海底打捞上来东西方铜币都印证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与金融共生共伴,丝绸之路孕育和催生金融支持。汉朝以前,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丝绸、茶叶、象牙等主要商品都充当过实物货币交换。汉朝时期,以金属货币作为东西方货物互相交换工具,加速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以唐朝货币为基础货币的汇率雏形,唐朝货币承担着国际区域货币的角色。宋元朝时期发行的纸币更是在丝绸之路上的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广泛流通,其流通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货币都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金融体系有力地支持丝绸之路建设,加速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及东西方的融合。金融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

从历史上看,我国货币使用范围扩展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多领域,并通过货币和金融这一媒介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紧密连接在一起,不仅加速了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与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繁荣,而且有效地增强了东西方的人文沟通与交流。以史为鉴,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迫切需要金融发挥积极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在经济增长、脱贫解困方面对人类作出很大贡献,但与世界的互动模式仍然存在被动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力量对比使得这种互动模式在发生显著变化。新时期我国对区域及全球事务的参与方式,已明显从过去的“韬光养晦”转向更积极主动的作为,积极创造国际新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国发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必将会带来世界秩序新的风貌。

目前一些金融机构由美、欧、日等传统发达经济体主导。这些机构并非商业银行,功能主要是透过优惠性融资及开发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及消除贫穷。但其融资往往附带许多政治条件,而且有先后顺序,也有大小之分,因此,此类融资决定权其实折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影响力。

我国是既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也是积极的创新者,正在通过IMF、G20等渠道,以及通过设立亚投行等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完善,同时,将更多的议题和主张体现到国际金融治理领域中去,作为现有国际秩序变革的建设性推动力量,通过主导多边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领域治理。随着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的诞生与成长,会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国际融资环境的改善并逐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