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空饷”背后权力魅影“动刀子”
“吃空饷”问题由来已久,尽管中央多次向“吃空饷”亮剑,但总是“野火烧不尽”。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仍然有一些既得利益者抱着侥幸心理,虚报冒领财政资金,顶风而上。而且随着执纪部门调查的不断深入,踩踏红线者技术的不断更新,空饷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而且大有扩大趋势。从官员吃到家人吃的“亲缘空饷”,从个人吃到集体吃的“单位空饷”,甚至有人上着学还没毕业就拿起了工资,这在“公考热”、“求职难”的今天可谓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也是权力魅影走进家庭的悲哀。
一个单位的编制数和工资数是固定的,不可能将“空饷”“吃”得天衣无缝。尤其是像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长期旷工、请假但工资照领,受到刑事处罚工资却未按规定停发等情形的发生,都绕不过人事、财务部门和单位领导。据悉,2011年,时任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的女儿被指从入读大学开始在省疾控中心“吃空饷”5年,而疾控中心负责人竟称此人在“脱产学习”。不得不说,正是权力魅影之下的包庇配合,使得“吃空饷”问题难以被发觉,根治更是无从谈起了。
查处“吃空饷”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吃空饷者,但在背后的操盘手、参与人却通常是安然无恙,更有甚者,对吃空饷者的处罚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地要求返回原岗位继续工作,但事后工作状态如何并没有继续跟进监督。这种“保护性”问责一方面降低了违法成本,难以起到震慑“后来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帮凶仍在,并没有斩草除根,还有可能有更多的“发空饷”者前仆后继地“为人民币服务”。
“吃空饷”的权力魅影不除,“屡禁不止、屡治屡冒”现象只会是时间问题。只有对“空饷”背后的利益链条、参与人“动刀子”,揪出任性权力之下的官员,铲除权力魅影,才能让“空饷”变“空想”。
让吃空饷成绝响,约束权力是关键
中央三令五申不准吃空饷,可是仍然有干部置若罔闻,顶风违纪,利用权力安排自己的亲属吃空饷,实在是匪夷所思。吃空饷屡禁不绝,就在于清理吃空饷是运动式的,风声一过,这种隐性腐败又会大行其道。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典型,能够在其中长袖善舞、攫取非法利益的当然是有权有势的领导干部。试问哪个老百姓有能力将自己的子女安排进行政事业单位吃空饷呢?在某些情况下,贫寒子弟即便辛苦公考,也会被权贵阶层利用权力PK掉。而权贵子弟凭借父辈的蒙荫,就算不学无术,也会暗渡成仓,凭借吃空饷而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这会严重阻塞社会各阶层之间自由流通的渠道,导致党政机关大兴裙带关系之风,最终使党和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让社会何来公平正义而言。
吃空饷者待遇来自于财政拨款,任何人也不得非法侵占。如果没有利益交换,当然不可能有吃空饷的事情发生。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吃空饷就是触犯了党纪国法。但是在利益面前,大家都把党纪国法抛之脑后了。奸佞宵小上蹿下跳,凭借吃空饷侵吞国家财物,就是权力在兴风作浪。以陕西副县长任教训为例,他能安排上学的儿子在某单位吃空饷,不就是因为头上戴着“副县长”的帽子吗?某单位领导要么迫于任县长的压力,要么跟任县长达成什么秘密协议,反正没有从自己兜里掏钱,吃空饷就吃吧。不吃白不吃,任县长儿子在本单位吃空饷,他总得欠本单位一个人情吧,有什么优惠政策总得先考虑本单位吧,有什么升迁机会总得先考虑本人吧。如此一来,权钱交易一拍即合,官官相卫结成利益同盟,何乐而不为。何况吃空饷的,也绝非任县长儿子一人,这从其被人举报后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被平调到邻县当副县长就可见一斑。如果渭南市严肃处理任县长,那么他肯定会将其他领导子女吃空饷的事情捅出来,如此大家都没有丝毫好处。如此,则“保护性问责”也就见怪不怪了,当然官员不会得到任何教训,风声过后照样吃空饷,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要想杜绝吃空饷其实不难,关键看处罚力度够不够,是否能够约束住无限膨胀的权力。凡是单位有人吃空饷,一把手一律就地免职不讲任何情面;凡是涉及此案的人员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公职人员全部双开。如果反腐败能祭出重拳,腐败份子必将无处遁形,而吃空饷也将成为绝响。另外,吃空饷这种隐性腐败也需要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只要发动群众的力量,那么看看谁还敢付出高昂代价来吃空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