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性修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党性修养的正确途径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中去。那么,在实践中要善于总结,不但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也要吸取其他人的经验教训。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的途径。
正确途径抓住三个环节。一个是理论为指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包括政治理论,也包括指导我们各行各业的业务理论,要掌握前沿的一些理论。二是实践为基础。因为党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业务能力、觉悟都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增长。三是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总结有各种形式,比如:进行党性分析,进行评议,过严格的组织生活,开展认真批评和自我批评,包括自己经常地反省来检查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符合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对干部的要求等等,它是多种形式。所以,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
党性修养的方法当然很多,有些党员干部也进行了一些总结,比如“六性”。党性修养,第一个是自觉性。因为它是一种“四自”——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所以要有自觉性。党性修养贵在自觉,越自觉,效果就越好。第二个是持久性。党性修养不能搞一阵子,而是要搞一辈子。不能光是入党的时候,或者预备党员的时候,还比较重视,以后就不重视。这个持久性就是要终身坚持党性修养,要搞一辈子,不是搞一阵子。第三个是实践性。第一层意思是党性修养是靠做出来,而不是靠说出来。有些人是说一套做一套,理论和实际相脱离,那就是没有党性的表现。第二层意思,实践性还指不能闭门修养,要到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提高觉悟、增长才干,所以艰苦的环境、困难的工作、新的工作岗位往往也是党员干部成熟、成长、成事的一个催化剂。第四个是彻底性。彻底性是指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按党员条件要求自己、按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第五个是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党性修养要放眼全局、放眼世界,要敞开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别要注意学习,学习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本领。第六个是科学性。我们对党性和党性修养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解,采取科学的方法。
还有总结出来“五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勤政和廉政相统一。有些党员干部深深体会到,党性修养实际上要求我们是按规律办事和按规矩办事,按规矩办事要改造主观世界,按规律办事是改造客观世界,主客观世界相统一,才能够真正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当前特别要注意到勤政和廉政相统一的问题,因为我们实现“四个全面”正处在一个攻坚的阶段,为官不为、消极等待、袖手旁观,那就是失职,因为它会丧失机遇。所以,好人不一定能够成为好党员,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干部,只有把廉政和勤政、严谨和开拓、为民与担当统一起来,能干事,又把事干好,而且还干净,这样才能真正坚持党的宗旨,成为一个得民心的共产党员。
第二个结合是读书和实践结合。在实践中读书,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养成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要少应酬,多读书,读好书,读反映前沿问题的新书,搞好理论武装和知识武装,这对于增强党性做好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个结合是要改造自己和完善自己相结合。既要注意抵制各种错误思想、错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要学习新知识新本领。我们有些老党员,比如农村一些党员,他注意抵制错误的思想,也没犯什么大错,但不注意学习新知识、新本领,那么在新的时代他就落伍了,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了。
第四个结合是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求得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党性修养本质上是“四自”,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但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可能也不是那么全面和深刻,这是大家所说的“旁观者清”,所以也要过严格的组织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征求领导、下级、同事、周围群众对自己的意见,这样我觉得可以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或者一些毛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至于铸成大错。这也是一些干部的经验。
第五个结合是从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相结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干事业也是这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集小善成大善。要从大处着眼,但是做起来还是要做小处着手,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基本的方法。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我们的“四自”能力,这也是“三严三实”,特别“三严”里面强调的。
二、加强党性修养,践行“三严三实”,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性修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那么,我们根据“三严三实”的要求,干部队伍的现状,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我想主要是讲到这么几个问题。
(一)加强理论修养和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讲,“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的抵制歪风邪气。”马克思讲过,“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所以,作为一个党员,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不仅体现在行政管理地位权力等层面,而且体现在理想信念的精神领航、在思想引导上的重要作用。那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讲的是,建立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一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他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最核心的思想。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追求目标先进性。什么是先进的追求呢?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追求。那么,这个追求目标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科学性;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正义性;这是造福亿万人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有蓬勃的生机、持续的动力和长期性。所以,献身这样伟大事业的政党和党员,才会有持久的先进性。毛泽东同志把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称作党员的政治道德。一个党员如果顺利的时候就入党,遇到了挫折就脱党,甚至于叛变,他说这叫政治上无道无德。在当前执政的条件下,在权力金钱美色各种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有些党员背离党的理想信念,用权力疯狂敛财,侵吞国家财产,为个人、小家庭、帮派或者利益团伙谋利,他同样是一种背叛,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讲是政治缺德。
理想信念是个思想认识问题,但更重要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什么有些党员甚至包括一些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居于相当高的领导职位的干部,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堕落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叛徒?我觉得原因也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理论上的动摇。
大家常讲一句话叫: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坚定。有的人理想信念动摇,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认为马克思主义没用了,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动摇,必然在理想信念上发生动摇。党的指导思想,党章规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一个开放不断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当然,我们今天学习这个理论体系也包括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弊端,力图建立一个能克服资本主义弊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社会的主义。就是建设一个能够有利于快速发展生产力,提升人的精神文明,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获得政治、经济、社会、精神等方面全面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那么,社会主义是在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人民文明成果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超越、一种扬弃。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规律,指明了人类前进的方向,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它的哲学思想实质反映的就是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进步的价值取向, 比如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战后,应该讲整个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确实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事求是地讲,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当时那个社会所做的具体结论有些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情况,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情况、世界都在发生变化。比如,他说社会发展中间阶级会缩小,一般少数人进入到资产阶级行列,大多数人就会沦入无产阶级。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发达国家是橄榄型,中间阶层在扩大。
有一些具体的结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但是我们并不能够因此就否定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教条和现成的答案。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本人都是真正的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者,所以他们一再就告诫他们的弟子,绝不要把他们的理论当成某种教义,视为最终规律、是绝对原理。恩格斯曾多次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强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原理解释成绝对的原理”。所以,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特别是它的精髓,而不是固守每句话、每个具体的结论,搞本本主义。邓小平同志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就要掌握精髓。
也有些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证明社会主义这条路走不通,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也没有前途。其实,苏联解体只是证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它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带有很强的空想和专制色彩。我们党正是从自己的挫折中积累经验,并总结了国际上包括苏共的教训,我们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从文革的低潮中走出来,而且搞得生机勃勃,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则,才能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然也有些人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中,分不清什么是正确和错误而迷失了方向。当今世界上自称搞社会主义的国家比自称搞资本主义的还多,自称是社会主义政党的比自称是资本主义政党的还多,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对现在的各种社会思潮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社会主义思潮很多,除了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外还存在各种思潮,有人归纳为八大思潮,有的归纳为十几种思潮,说法不一。
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是借口纠正错误,或者重新评价历史,全盘否则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等。特别是解构历史、解构领袖,解构英雄,最终就是要解构共产党,所以我觉得对这种思潮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二种是老“左派”思潮。老“左派”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所以主张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要恢复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要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等等。当然这些人这么说,其实你让他回到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他也不会回去。网上有人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文革特区”,谁愿意要主张再搞文革的人让他们到那个里面去。我想就是主张走回头路的人也不会去的。
第三个是新“左”派思潮。西方的新“左”派,第一是反对资本,认为资本奴役我们,我们谁也不能和资本对抗;第二是反对大公司。中国的一些新“左”派也照搬,他们反对跨国公司的统治,反对资本,反对市场,反对全球化,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融入到中国的现实。
第四个是新自由主义思潮。主张要推动民主发展,或公民政治参与、保障人权、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其中有些人主张,在经济上搞全盘的私有化;在政治上搞西方的多党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我觉得对这个也要提高警惕。
第五个是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主要是非理性的盲目的排外,等等。
第六个是民粹主义思潮。一种民粹主义主张极端的贫民主义,穷人都是对的,富人都是错的。第二,他反对代议制民主,这么大的国家什么都要求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第三,要求结果平等,而不是起点的平等。第四,诉诸暴力,等等。
第七个是新儒家思潮。新儒家思潮在境外也有。他们主要主张提高道德,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大陆上有些新儒家则主张把中国的政权要掌握在儒家手中,把马克思主义要改成尧舜禹,公务员考试要考六经,等等。这个当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确。
第八个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是通过议会道路,通过和平改良的方法,在资本主义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的一种思潮和派别。有人把它称作资中社会主义,就说在资本主义中成长社会主义的因素。我们可以研究学习民主社会主义在推进民主、建设廉洁政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一些经验,但不能照搬,因为也照搬不了,国情、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比如瑞典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窗口,它的人口只相当于我国的0.7%,它的国土相当于我们的4.7%,资源非常丰富,长期奉行中立,基本上没有国防开支,而且经历了将近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在上个世纪60年代,它开始实行慷慨的福利政策的时候,它的人均GDP已经是世界第三了。我们有13亿人口,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可能照搬他们那种高福利制度,而且在金融危机中这些高福利的国家本身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是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我们也不能够照搬他们比如搞多党制之类的这些东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