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重塑与结构纠偏(2)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重塑与结构纠偏(2)

走向新常态的经济结构纠偏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在于结构失衡。结构失衡不是指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失衡,而主要是指:一是增量与存量之间的失衡,过去光是靠增量调结构,现在存量如果不调整,结构调整就无法进行;二是最紧迫需要解决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严重失衡。表现为:一方面实体经济不实,即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虚拟经济太虚,即利率高、汇率高、房价高、债务高。结构失衡问题的本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缺少竞争性出清机制。一是我国工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破产倒闭、金融危机,长期累积下来的结构问题没有通过被动型的、强制的出清机制来均衡;二是缺少主动性出清机制,即我国工业化以来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收购兼并浪潮;三是经济增长中光有货币市场的增量投入,没有资本市场的存量调整功能;四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由商品短缺走到了资产短缺,由于投资渠道的狭窄、投资工具的缺乏,社会资本被引导到了房地产这单一的资产领域,吹大了经济泡沫。

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它与是否大力发展还是坚决抑制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之间有直接的关系:一是主张通过对金融活动的严厉管制,以及抑制市场主体的金融活动来适应实体经济的要求,如对利率进行严厉管制来应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势头,严格禁止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以防止风险,等等。这其实是“削足适履”。二是主张通过创新增加高质量的金融资产供给,平抑因资产的长期结构性短缺而导致的虚拟经济过火的势头。这是可行的“阴阳平衡”战略。

虚拟经济“过火”,根本的原因是我国金融服务业不够发达,金融市场不够健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稀少,投资者投资渠道单一。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理财需要激增,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逐步破裂,中国将长期处于资产结构性短缺状态。由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而长远的。一是直接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二是产能过剩行业不能重组为优秀企业旗下的优质资产,劣质资产不能淘汰,优质企业不能通过购并途径壮大,就意味着长期累积的产业结构矛盾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整;三是直接导致我国缺乏稳定的长期资金,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这从美国家庭资产中含有70%的金融证券类资产、中国家庭资产结构中持有70%的房地产的事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企业负债率相对较高的根源;四是它是我国货币始终面临超发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努力增加高质量的金融资产供给,是缓解资产短缺的主要途径,不会给经济金融运行带来风险,只会化解现在严重的潜在风险。真正给经济带来风险的,是放任资产短缺引发严重泡沫经济的行为,是假借金融创新,把低质量的金融资产经过包装装进金融市场的虚假创新行为。

因此中国大力发展以债券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的直接效应是:一是可以立即出现财富效应,扩大消费型内需;二是可以使创新性投资有可靠的来源,从而激励创新性行为;三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可以通过活跃的资本市场,在企业的收购兼并中很快得到根本性解决;四是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风险,可以通过得到不需要归还的长期资本而得到缓解;五是如果主要企业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那么就可以真正地放开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六是货币发行M2指标立刻会得到降低;七是房地产泡沫被缓慢刺破,经济更加健康;八是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缓解商业银行风险;九是资本市场开放可以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