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大众化关键在 “最后一公里”

理论大众化关键在 “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打通实际工作“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任务落实的最后环节。这既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对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推进理论大众化,让科学理论在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好理论“化”大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拉近科学理论同实践、同基层、同群众的距离,使之成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遵循,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理论大众化重在“最后一公里”

所谓理论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表明,只有不断拓展理论大众化的广度与深度,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发挥强大的思想威力。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多样特点日益明显。理论工作面对这样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如何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广泛倾听不同的声音,又要在多元中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方向,引领整合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意识,使科学理论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是对我们工作的新考验和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其基础是理论、主体是群众、关键在转化,一般有理论准备、理论宣传、理论吸纳与实践行动等四个环节。理论准备主要为理论宣传做好理论储备,是理论大众化的基础环节;理论宣传就是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载体平台进行有效传播;理论吸纳主要指在深入宣传基础上,理论被人民群众理解、接受,获得内心认同;实践行动是在理论吸纳前提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应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理论大众化的根本指向与最高目的正在于形成广大群众基于思想认同的实践自觉。理论大众化“最后一公里”就是要解决理论吸纳与实践行动环节上的实际效果问题,就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的落地生根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走进群众、服务群众,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把这个环节的问题解决好了,理论大众化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这个环节的工作处理不好,哪怕其它工作做得再多再好都不能说解决好了理论大众化问题。可以说,抓好“最后一公里”,也就抓住了理论大众化的“牛鼻子”。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