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柱:习总书记强调重用“改革促进派”的深意

王金柱:习总书记强调重用“改革促进派”的深意

摘要:当前,在推进改革特别是“坚冰区”改革过程中,有些干部不愿改革、不善改革、不敢改革,要么表面响应、暗中抵制,要么碌碌无为、唯恐担责,要么乱改一顿、贻害无穷。在此情境下,保证改革进程不被迟滞,明确把“促进改革”作为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标准,大胆培养和启用坚定的“改革促进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用人标准上“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当前,在推进改革特别是“坚冰区”改革过程中,有些干部不愿改革、不善改革、不敢改革,要么表面响应、暗中抵制,要么碌碌无为、唯恐担责,要么乱改一顿、贻害无穷。在此情境下,保证改革进程不被迟滞,明确把“促进改革”作为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标准,大胆培养和启用坚定的“改革促进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才能调动干部为民造福、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越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越要高度重视选贤任能,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强调,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现就无法保证,我们向党和人民就交不了账。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党的各项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明确干部选拔的标准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用人导向是一个风向标,也是一面旗帜。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不仅决定着干部作风和干部队伍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党的作风、党的形象、党的团结和党的力量,更深一层还会影响着民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才能建成组织满意、干部支持、群众拥护的好班子;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才能调动干部为民造福、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才能培养出顾全大局、发扬民主、求真务实的好作风。面对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科学地选人用人,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尤其要选任那些能够正确把握改革大局、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的“改革促进派”担当重任,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才能为顺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

要鼓励“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作风,把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只有坚定的“改革促进派”才能担当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今天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时又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破坚冰。遇到的困难是千条万绪的,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处理不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因此,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和突破口,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切入点,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驾驭复杂多变的改革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攻坚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的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锐意改革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当前,干部队伍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者有之,刚愎自用、专横武断者有之,不学无术、疲沓应付者有之,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者有之。相比之下,坚持原则、锐意改革、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作风和品质,反映出来的是党性和觉悟,体现出来的是作风和意志,检验出来的是能力和才气。要鼓励“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作风,把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考察一个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既要靠常规工作来体现,更要通过改革创业来检验。要重用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风险、善于突破不怕挫折的干部。

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好用人导向上的风向标作用,是实现改革攻坚目标以及“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一环。而今天所需要的“改革促进派”,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要有深刻理解,能够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能够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行动上,要能够坚定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始终保持锐意改革的精神状态。要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彰显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

把推进改革的考评情况作为干部评选先进、升降奖惩以及调整级别和工资的重要依据

重用“改革促进派”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上,而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

一是要体现在干部考评体系和方法手段方面。要提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把改革创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对象在推进改革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为选人用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同时,要扩大参与考核的范围,既有一般机关干部对领导者的评价,也要有服务对象的评价、社会群众的评价。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准确评价和衡量干部素质优劣、才能高低、贡献大小。把推进改革的考评情况作为干部评选先进、升降奖惩以及调整级别和工资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各级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坚决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和吏治腐败。整治不正之风和吏治腐败是落实用人导向、重用“改革促进派”的关键。现实中,在落实用人导向、制度和机制方面,有些人说一套、做一套,“跑官要官、卖官买官”、“以权谋私、任人唯亲”以及“官本位”、“人身依附”等弊端还普遍存在,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干扰甚至挑战“显规则”。所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用“改革促进派”,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切实把党规党纪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落到实处。要把强调用人导向和防范打击用人腐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选人用人监督,把选任干部权力置于阳光下运行;要严格按照程序和制度规定选人,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就是要让人民真真切切看到,“官”是要“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干部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才能使自己的仕途坦荡,才能让自己的“位子”坐得稳、坐得住、坐得久。要让各级干部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些对待改革任务、群众需求阳奉阴违、虚头巴脑的官员迟早要“回家种红薯”;那些以困难大、任务重、待遇低、成就感少为托词对改革事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干部早晚会“霸王别姬”;那些奉行“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做事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的官员必将作为当前改革大敌和“另类腐败”受到打击。而那些勤政、务实、为民、清廉的“改革促进派”,因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将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广泛赞誉。

(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原理室主任)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人民日报》,2015年5月6日,01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