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政治清明新常态(2)

营造政治清明新常态(2)

社会环境的普遍诉求。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的分化与整合,塑造出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追求,平衡这些需求,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政治清明环境。政治清明能够有效抵抗社会生态中的不良风气,并通过其示范效应带动社会良性发展。在一段时间中,社会上许多人以财富多寡、社会地位高低来评估自己和他人,为了彰显财富而比富斗阔、奢侈浪费,为了炫耀权力而颐指气使、违法乱纪。这种氛围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社会环境优化的诉求对政治环境净化提出了新要求。

政党治理的紧迫要求。风气不正必然会削弱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削弱共产党的权威性与执政基础。为了进一步树立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造福于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强政党治理已是首要之务。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制度治党则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而突出强调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关于从严治党方法途径的新论断,开启了政党治理的新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以上带下,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又敢抓敢管、认真负责。

“四维同进”:政治清明新常态的着力点

以法治理念积极营造政治清明新常态需要坚持多策并举、多元治理、重点突破,将以下四个维度作为着力点。

营造政治清明文化新常态。营造政治清明新常态,就需要从根本上建设政治清明的文化,确保原则和制度得到普遍遵守。建设政治清明的文化,必须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政治清明文化,要加强对传统文化中清明文化资源的开发,在传承中提升我们对自身文化特色的自觉、自信和自尊,在改进中强化清明文化的价值取向与运行机制。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丰富清明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清明文化的传播载体、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清明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从而为政治清明新常态营造提供良好的文化动力。

营造政治清明行为新常态。行为作风是政治清明新常态营造的“活化形态”。在当前的现实政治生活实践中,人们诟病最多的正是领导干部行为作风上的问题。要整治作风问题,就要树立法治理念,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法治手段形成明确的行为模式,保持行为作风建设的长久性与稳定性,确保领导干部在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下养成长久自律的行为模式。要改变单一的治理举措,推进作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双向并举。要建立传导约束压力机制,以严格的制度执行来传递约束压力,切实增强广大干部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始终绷紧作风建设之弦。

营造政治清明制度新常态。制度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把人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借助其明确性和强制性特点,制度能够通过规范程序来塑造人的行为模式,进而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当前,我们的政治生活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要以法治理念为指导、法治体系为依据,大胆改革创新,找准容易发生利益冲突的环节,大力推进权力分解、权力制约的制度创新,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在监督的环境下行使,形成不敢、不能、不易、不需、不愿腐的制度约束,逐步养成领导干部在“放大镜、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习惯。

营造政治清明组织新常态。组织是政治清明新常态的基本载体,组织结构优化和组织的用人导向是政治清明新常态营造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从规则上优化组织结构,从功能上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形成各种政治组织之间以及政治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结构模式,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政治生态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机制,将选人用人真正明确在规章里,落实在制度上,运行在法治轨道中。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