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讲“开放包容”,少讲“中国中心”
在“一带一路”沿线,各主要大国和地区及国际多边组织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地区合作倡议,比较典型的包括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印度的“季节”计划、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多边经济合作、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推动的泛亚铁路计划和亚洲高速公路计划、亚洲开发银行牵头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欧洲—中亚交通与能源倡议等。“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非排他性质的合作倡议,不是零和博弈和对抗游戏,更不是对已有合作倡议的排斥、挤压和替代。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印度、欧洲等在各自倡议下进行对接、形成良性互动的氛围,在主动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面的同时不回避分歧和竞争面,但没有必要夸大各方利益的对立和冲突。中国与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在具体项目合作上也可以营造多方参与的氛围,并充分发挥现有机制和倡议的多边合作延展效应。
多讲“经济合作”,少讲“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没有可比性,存在本质区别:从时代背景来看,美苏全面对立导致冷战,而全球化时代相互依存加深导致国家间对合作共赢的诉求上升;从目的来看,“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经济援助、实现欧洲复兴以遏制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地缘计划,而“一带一路”则是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合作的经济合作倡议;从方式来看,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施以联合援助等附加条件,而中国在《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明确表示将不干涉他国内政作为共建原则之一;从实施主体来看,“马歇尔计划”由政府主导,而“一带一路”坚持企业主体的市场运作。
多讲“惠及所在国民生”,少讲“中国海外利益”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优先领域,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极易面临法治、环境、劳工、人权、公益慈善、反腐败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在“走出去”过程中围绕“惠及所在国民生”改进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从而提高在重大项目合作上的风险预警和管理能力、避免和减少损失,并以此降低“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等论调的国际舆论基础、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多讲“中国是秩序维护者”,少讲“美国衰落”和“排挤美国”
部分舆论夸大“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战略意图,认为美国的衰落不可避免、美国被排挤在中国主导的地区秩序之外。事实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绝对国力仍将雄踞世界首位。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支持者和维护者,无意挑战甚至推翻之,也无意将美国排除在亚洲之外。“一带一路”将成为亚欧大陆发展振兴的有一个有力倡议,亚投行将对地区和国际多边金融机制形成有益补充,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核心精神和共建原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