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2)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2)

二、叫响“红色品牌”

不断以具有中国特色品牌价值的红色文化引领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形成世界品牌,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有着积极意义。

1.坚持文化自觉,视红为宝。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红色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将红色文化作为优势文化形态优先发展,将红色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率先发展,重点发展红色文化经济。强化对发展红色文化责任的主动担当,“唤醒”红色文化。树立文化“无穷大”的理念,要像挖掘地下矿藏一样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物质矿越挖越少,文化矿越挖越厚,只有文化厚实强大了,发展的潜力才会强、后劲才会足。树立文化“永续性”的理念,要让红色文化更“红”、更具生命力,只有物质文化保护好了,才能按照传统方法延续生命,使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更加突出。树立文化“产品化”的理念,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既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又增加内涵和附加值。

2.坚持文化自信,点石成金。很多红色文化遗址和革命老区多处于风景优美、生态宜人的地方,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都十分浓厚,因此,应整合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创意引领,品牌打造,融合发展,变红色文化资源为旅游文化产业,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焕发红色魅力,叫响“红色品牌”。通过生态景观加红色景点的方式,设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红推绿、以绿带红,红绿结合、红绿相映,将散落的红色文化发源地、特色民俗体验地、自然风光旅游点等串点成线,形成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带,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中,让游客在游历青山碧水的同时铭记红色传奇,在享受生态氧吧的过程中感悟红色精神。

3.坚持文化自强,扶持引导。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力量,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时候,才能成为让更多的人主动接受、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要合理开发,科学规划。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防止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误解、歪曲或滥用,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规划,制定既符合本地实际、又有重点突破的文化经济政策。要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扶持和发展各类红色文化开发和服务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红色文化市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群众进行红色文化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要活化机制,多元融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投入机制,大力吸引金融行业、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经营性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领域。

三、弘扬“红色精神”

坚守和弘扬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关键在于让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对接。

1.经典化推进,创排精品重点宣传。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剧目、影视作品,把红色精神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道德上的教化和价值上的引领。精心打造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等题材的现代优秀剧目,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材创作文艺作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革命风格,让革命传统和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2.大众化推进,多种媒介强势宣传。应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推介,把氛围造浓,把声势做大。积极邀请中外主流媒体开展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展示革命老区红色形象,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运用各类媒体开辟红色文化专栏,加大窗口展示和公益广告投放,传播革命老区红色历史。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览、英雄报告会,开设公益性文化讲堂传播红色文化,编写面向大众的红色文化读物和宣传品,宣传红色英模典型事迹。

3.时代化推进,持续创新广泛宣传。应让红色文化搭上时代的快车,借鉴流行元素,融入时代风格,使之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更加贴近人的心灵,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借助科技手段,在艺术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设、灯光配备等环节给观众以更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借助网络阵地,创建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网站,建设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的大型图、文、声、像红色文化遗产数字网络平台,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借助新媒体平台,组织年轻一代以红色文化题材为原型创作网络文学、动漫故事,撰写博客微信,形成具有浓厚红色氛围的网络文化。

(作者:中共鸡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