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牺牲巨大 历史贡献不可磨灭(3)

中国抗战牺牲巨大 历史贡献不可磨灭(3)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德日意三个轴心国为实现瓜分世界的图谋,从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起,就一心追求在政治、军事和技术情报方面进行“广泛的紧密合作”。日本全面侵华后,它们进一步勾结,急切谋求战略上的协同配合,加紧筹建军事同盟。德日意先后于1940年9月、1941年12月和1942年1月签订了“同盟条约”“联合作战协定”与在全球划分作战范围和任务的“军事协定”。然而,整个二战历史表明,轴心国的政治军事同盟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德日两国未能实现其预定的战略协同计划。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各怀鬼胎,互蓄异志。签订条约和协定,只是要求对方支援,却不肯为对方着想,有时则是只顾己方的需要,不承担履约的责任。二是中国战场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从而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日本不能在德军需要战略配合之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从而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无法达成。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狂妄企图不仅是要灭亡中国,而且还要以整个中国大陆为后方基地,北攻苏联远东地区,南攻南洋群岛,同美、英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进而与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1938年5月,毛泽东指出:“日本地主资产阶级的野心是很大的,为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这表明不管日本法西斯是“北进”还是“南进”,都以侵占中国为前提。因此,中国抗日战场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枢纽点,中国抗战的发展如何,对于苏联对德作战,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对日作战,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使德国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关东军先后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实,却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日本为什么甘心吃哑巴亏而不扩大武装冲突,最后采取外交谈判加以解决?当时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说了实话:“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之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领导远东。”可见,使当时深感东西两线现实威胁的苏联,能够摆脱东线威胁的重要因素,便是中国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的打击和牵制。

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上将,告诉他,“希望尽早返回日本,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日本外相松冈在1941年6月22日至28日的内阁联席会议上,力主对苏开战,与德国法西斯配合,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并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但从中国关内抽调5个师加强关东军的计划却遭到军方的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现在对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因此,日军大本营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决定:“只有等待斯大林垮台,或远东苏俄地区混乱,有利于日本进展的时候,才使用武力解决北方”。中国抗战又一次解除了苏联的后顾之忧。

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当时列宁格勒被围,莫斯科危在旦夕,苏联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倘若日本答应德国的要求,从远东地区进攻苏联,使苏联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此时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企图巩固其“大东亚战争”的后方基地。1941年12月初,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5个师用于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69%。由于中国抗战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才使其无力“北进”发动侵苏战争。正因为如此,苏联在得到这一情报后,才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以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从1941年冬至1944年秋,苏联从东部西调了39个师、21个旅和10个团,计40.2万人,还从太平洋舰队调走12个海军陆战旅,计14万人,总共从东部向西线抽调了54.2万人的兵力,5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3300多辆坦克。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苏联西线对德作战的实力。由上可见,苏联之所以能够把这样多的兵力从东部西调,日本之所以在1941年下半年苏联对德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未能配合德军在远东地区进攻苏联,皆因为中国抗战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对此,苏联元帅崔可夫曾以感激的心情说:“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