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牺牲巨大 历史贡献不可磨灭(4)

中国抗战牺牲巨大 历史贡献不可磨灭(4)

中国持久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赢得了时间。

1940年春夏,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日本本来可以在英法遭受德国袭击、无暇东顾,美国又尚未直接卷入战争的情况下,趁机南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以攫取英法荷葡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但此时的中国战场正在对日进行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因而日本拒绝了德国的要求,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上将解释说:“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1940年,日本陆军共49个师,其中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78%。

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得手,攻击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及“反击”号两艘巨舰成功,暂时取得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优势后,利令智昏地制订了一个用五个师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狂妄计划。德国也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当时丘吉尔清楚地预见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局势的严重危险,他认为:“日本在今年只有占领中国,才会取得重大结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

但是,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强,致使日本陆军根本腾不出手来。由于其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力不从心,终于不得不否决其海军头目的建议,使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成为泡影。到1943年11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还有64%的陆军计43个师另24个独立混成旅,和45%的航空兵计75个飞行中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军大本营统帅部虽然深感以此微弱的兵力实难同美英军相对抗,但又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予以增援,直至1944年,日本参谋本部才勉强以新建部队替换关东军较老的6个师增援太平洋战场,但由于数量太少,对扭转整个战局根本无济于事。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直至战争结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始终为中国战场所制约。战后日本的战史著作认为,“当太平洋上的战火已经燃烧到这般程度的时候,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中国抗战对反法西斯盟国在亚洲、太平洋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曾得到西方盟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42年春,罗斯福曾庆幸地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英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富勒在他写的《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如果日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就要改变。因此,日本之所以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正是由于中国抗战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给予重大影响的结果吗?假如没有中国的持久抗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必将是另一种写法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