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繁荣与发展的八大“着力点”(2)

中国政治学繁荣与发展的八大“着力点”(2)

其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政治学者以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服务大局,不断开拓创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基本抛弃了简单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作为学术依据的简单拼凑式作法,和凡事都在浩如烟海的马克思主义论著中寻找答案注解的思维定势”,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方法和立场,结合中国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以及国际政治发展的大趋势,构建出逻辑严谨、解释力强、实践性强的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体系。在社会政治发展要求与政治学特有发展逻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政治学者不但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展开系统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和阐发,而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有的、丰富的和复杂的政治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主理论、政党理论、主权理论、政治发展理论、政治文明理论等,从而为中国政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论证、理论支撑和理论服务。

再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其国际话语能力。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介绍、探讨和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流派的政治学说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尤其是对马尔库塞、萨特、葛兰西、哈贝马斯等人的政治思想作了全面的阐释和深入的剖析。此外,还广泛参加、协办和主办马克主义政治学相关的学术会议,不仅使中国的研究始终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而且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成果向世界范围内推介,提升了其国际话语能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进程的加速,纷繁复杂的政治现实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虽然在恢复伊始就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涵义、学科属性、基本范畴、理论体系构成要素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中国政治学理论基础薄弱,研究资源相对匮乏、研究对象政治敏感性强、以及西方海量的新兴理论和思想的强势侵入等原因,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仍停留在对马克思经典作家个别论断的片面理解上或教科书之中。而且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基本的共识,致使中国政治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传承和发展仍然缺乏牢固的理论根基和分析框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和实践化进程有待加强和加速。根据中国政治建设和发展的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分析和指导中国政治现实,进而形成对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具有解释力、科学性、指导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这是时代赋予中国政治学的使命。受政治学研究过程中极“左”或极“右”思想倾向的影响,有些学者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个别论断,另外有些学者则在没有认真阅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的情境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无端的质疑,并对西方政治学某些理论推崇备至、盲目崇拜。上述两种倾向削弱了中国政治学深刻剖析、系统总结和科学指导中国政治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缺乏解释力,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源分配模式尚待完善。在我国现有的学科设置中,并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专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政治学专业课程中很少开设独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等课程,相关教学活动被零散的揉入“政治学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研究生培养的推荐书目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的占比普遍偏低。上述原因导致难以培养出立场坚定、知识渊博、理论扎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者,并可能致使相关研究出现断代的危险。而且,相对于其他学科和分支领域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在研究经费、课题分配、学术交流、职称指标、科研荣誉、学术成果发表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科研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匮乏导致研究动力相对不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