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明确要求党员干部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现实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党员干部面对实质问题不讲真话,只讲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要么虚报浮夸、避重就轻,要么闭口不谈、报喜不报忧,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干部不讲真话原因有三。
从根本上讲,是一己私心在作怪。有的干部没有全心全意把心思用在干工作上,心中没有群众,只有自己的官位,信奉“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为了官位,他们千方百计揣摩上级意图,仅仅是看看相关材料,就总结一些经验之谈,有的计划尚处在酝酿阶段,就当作工作成绩向上汇报,有的甚至把问题当作成绩讲,想法当作做法讲,弄虚作假,夸大成绩,以博取上级赏识和信任。
干部考核和任用机制不完善。当前,干部考核与数据和指标紧密联系,用经济增长指标来考核干部,凭发展速度来任用干部,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这就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等不正常现象。比如有的党员干部为了突出政绩,招商引资来一个项目,500万的说成800万,当地群众年收入,2000元的说成2800元等,这样的假话说多了,政绩数字是有了,但是老百姓却没有受益。
患得患失不愿讲真话。有些党员干部存在“好人主义”思想,不愿多管闲事,只求明哲保身;有的是缺乏原则性,抹不开面子;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的是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缺乏信心,认为讲了也是白讲,不如不说,认为“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几种心态下,基本很难听到真话。
不讲真话危害很大。
一是引发干群信任危机。群众往往是通过工作和生活在其身边的党员干部的言行来评价党和政府的形象。干部不讲真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对上级弄虚作假,对群众“留一手”,政府公信力受到了很大损害。同时,这样的干部一旦得到提拔重用,很容易引起基层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质疑,引发干群信任危机。
二是助长形式主义、浮夸和稀泥等不正之风。党员干部说话打官腔、不讲真话,虚报浮夸是典型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具体表现,也是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泛滥的温床。特别是信奉中庸之道“和稀泥”的老好人,不左不右随大流儿,攻坚克难往后拖,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责任越重,风险越大。这种慵懒的消极态度,不但孤立了有担当的干部,而且腐蚀了党员干部的作风。
三是掩盖矛盾、积累问题,影响上级领导机关决策,容易给工作造成损失。问题和矛盾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轻微到严重的发展过程,在问题和矛盾的萌芽状态,及时发现,就能防患于未然。党员干部不讲真话,真实的工作情况不能及时地向上级反馈,很难保证上级领导机关决策依据的客观全面,科学决策也就难以实现。同时,粉饰太平,回避矛盾,掩盖问题,日积月累,就会给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