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违背党心民意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党员干部是不是一心为公、勇于作为,老百姓心里最有数。
两百多双鞋垫里,蕴含了山东省滨州市都富李村百姓对驻村干部王文成的评价。这位滨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处长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临走时,村民想表达感激之情。给啥他都不要,大婶、大娘们就想到一个主意——给他缝鞋垫。很多人不知道他脚大小,所以鞋垫缝得尺码不同、花色各异。然而,那细密的一针一线,缝进去的都是血浓于水的深情,也是对他驻村期间访贫问苦、化解矛盾、开沟修路、谋划产业最好的褒奖。
现实当中,这样有位有为、受人爱戴的共产党员是主流,但“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不作为者也不鲜见。
长期以来,干部选拔存在“能上不能下”问题,只要干部没有明显过失即可能步步升迁,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敢作为者有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一些干部本领恐慌空前凸显,于是畏难退缩、固守成规的不善作为者有之;十八大以来,随着正风反腐高压持续,“好处”少了,于是做敲钟和尚、当甩手掌柜的不愿作为者有之。
“这样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河北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新圣表示,对照党章,为官不为者明显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入党誓词中提到的“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不符。
不作为的“懒政”要不得。基层党员干部不作为,直接影响办事群众,影响党的政策落实。
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带头不作为,则会影响整个单位氛围,败坏一地风气。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