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的整体性发展战略(2)

十八大以来的整体性发展战略(2)

发展任务的整体性。这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这五种建设都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属于中国发展的具体内容或具体任务。没有这五种建设就没有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又不能只归结到其中的某一、两种建设上,只有上述五种建设的全面推进、协同联动,才能实现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发展战略布局的整体性。这表现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相互联系上。“全面”本身就具有整体性的含义,它在空间上包括着方方面面,具有极大的覆盖性;在时间上涉及未来,具有长期性。“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同时,“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自身又都具有子系统的性能。我国发展战略布局的整体性,体现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所体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也更加完整。

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都体现或蕴藏着鲜明的整体性的思维理念,或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是用整体发展观来规划中国的发展,来治国理政,并认识世界的。这表现为:第一,整体性的改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第二,整体性的生态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第三,整体性的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他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安全体系”。第四,整体性的国际观,即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存在着诸多差异的国家、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国家集合体。习近平总书记的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着这样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差异观和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统一观。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差异观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而这种差异观具体又表现为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相互尊重原则、民主协商原则和中国声音、中国主张等;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统一观表达着当今国际社会的统一性和共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整体发展观的内容十分丰富,而这是切合当今中国发展实际并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新的发展理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