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干部共事的尺度
做到“脑清”“耳灵”“眼明”
何志刚:我认为,与干部打交道,要做到“脑清”“耳灵”“眼明”。“脑清”就是要政治上清醒,对党绝对忠诚;“耳灵”就是要兼听则明,多听取意见;“眼明”就是要知人善任,心明眼亮。
与上级打交道,要始终装着纪律、立着规矩,自觉尊重上级、维护上级权威,但绝不搞人身依附和选边站队。在执行决策部署上,要领会吃透、保持一致,不打折变通、阳奉阴违。邯郸规划的东区,七成在邯郸县,东区项目工程征迁拆违、项目进驻等最苦最累的活都需要我们干。不少干部错误地认为这是给市里干活,出力不讨好。我从统一思想入手,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大局观念。东区修建道路、学校、商务等设施,受益最大的是邯郸县群众,是市里出钱帮我们搞建设。道理讲明了,干部心气顺了,工作节奏也加快了。
与班子成员共事要树立团结协作意识。“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作为县级领导班子的班长,县委书记应该自觉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搞家长制、拒绝一言堂,不拉帮结派,不厚此薄彼,建立清爽真诚的同志情谊,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在邯郸县,我们合理调配县级领导力量,通过放其权、给其责、用其能,充分调动了干部积极性。
带队伍要有准确的识才眼光。我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风雨、长才干,先后选派600多名干部到项目、农村、拆迁、信访等一线锻炼。在干部选任上,实行“三方印证”+“票决制”的办法,即采取“民主推荐、基层党组织意见、三年考核结果”相印证的方式确定考察人选,提交县委常委会票决,在全县树立了重品能、重一线、重实绩的用人导向。
唐彦民:处理对上、对下、左右关系时,要绷紧一根弦,时刻牢记自己首先是一名党员,其次是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以责对人,在生活中,以诚待人。只有班子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也才能出干部。
2012年底,区委政法委书记李亚强开会时突然晕倒。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协调转院至北京,并亲自把他送上高铁。看他躺在担架上的样子,想到他还那么年轻,万一留下后遗症怎么办?想着我就难过万分。不过万幸,李亚强恢复了健康,再次投入工作。算算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多。作为主要领导,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才能赢得信任,凝聚力量。
干好工作,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是关键。在魏都区,干部的担当精神和整体工作效率比较好,即便有庸懒散的现象,也是个别。对此,我们有措施,开展了“岗位练兵讲责任,创先争优树形象”活动,举行演讲比赛,调动积极性。同时,连续三年表彰“模范社区书记”和“优秀党员标兵”,培养了模范社区书记马静、“子弟兵的好妈妈”袁雪云、“社区青天”马增杰等先进典型。正是因为基层干部硬朗的作风,才能连续10多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懈努力,今年终于如愿以偿。
与商人交往的尺度
企业家不能提包进我办公室
唐立浩:发展经济离不开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我们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先后开工建设了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3个,为推动经济的逆势回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接触了许多企业家。我认为,只要不是为个人谋利益,就应大胆与企业家接触,与企业家交朋友。因为只有与企业家接触,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企业生产、管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帮助他们解决,才能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因此,只要企业家找我,工作再忙也要接待;只要企业家有困难,困难再大也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但是必须注意,与企业家应当保持正常的交往关系,不能越界,我就定了一个规矩,企业家不能提包进我的办公室。
这个度是“明”
即要胸襟开明、办事透明、公私分明
蒋宜茂:官商有各自的边界和底线。与商人正确的交往是相敬如宾,服务到位,绝不能勾肩搭背。有些干部很害怕跟商人打交道,认为跟商人打交道是件很敏感、很危险的事情。在我看来,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把握好官商交往的度。一要胸襟开明。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商人都是依靠潜规则逐利,有很多商人还是靠实干起家的;要敢于、乐于、善于同这些实干起家的商人打交道,以此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二要办事透明。把握好官商交往的地点,尽可能在公共场合交往,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尽量减少官商私底下的交往。把握好官商交往的合适距离,即时间、空间、心理上的三重距离。设置一道底线,让一切活动与底线保持有效的距离;三要公私分明。一方面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一把尺子,一事一议,按标准给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兴商的发展氛围。
比如我有时候吃了晚饭到工业园区转一转,就约企业负责人出来聊聊天,或者在公共场合点杯清茶,询问项目建设进度、政策落地情况等。既给这些项目负责人上“发条”,同时帮助协调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看一个企业的运行情况,要看几个表,一是看它的电表,二是水表,然后是财务报表,发现有异常就主动约谈他们。和商人打交道不光是聊天喝茶,要谈业务谈工作,促进项目建设,思维要相互碰撞启发,这样的交往才是有意义的。
唐彦民:作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交往,要做事无愧、做人有品。支持企业就是支持所在地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作时,应该履行服务发展之责,支持企业发展。在感情上,要像对普通群众那样,尊重、理解企业家。不能因为企业家有钱,就认为他有特殊性;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和他们相处,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与群众打交道的尺度
讲话时不准背手、叉腰、说粗话
蒋宜茂:这个度是“真”。即真心相对、真情相待、真做实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为他们谋利益。如何做到真心、真情、真实,关键要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以前县城的几条背街小巷没有整治,坑坑洼洼,路灯不亮。有一次我在附近散步,看到垃圾台裸露着,苍蝇飞舞,当时觉得工作不到位,大马路整治得好,忽略了背街小巷。于是,我就把市政、环卫等部门召集起来责令限期整改。治理好后,群众给我写感谢信,我却很惭愧,这是该做而没有做好的事。作为领导干部,有时想想,如果我住这里,我父母住这里,是什么感受?所以说要换位思考。
还有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困扰群众多年的问题,就是我在基层调研时,敞开心扉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后着手解决的。比如,2013年3月,我去柏家镇调研的时候,了解到柏家、紫照两个乡镇人畜饮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过调研论证,我们决定实施“蟠水柏调”工程,从蟠龙镇跨区调水至柏家镇、紫照乡,最终让两地3万多群众喝上了梦寐以求的自来水。
唐立浩: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领导干部必须把群众当亲人,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官气,我组织制定了《潞城市领导干部“去官气”十不准》,包括:不准由他人提包、端杯、打伞、开关车门;不准在讲话时背手、叉腰,拿架子、打官腔、讲粗话;不准在市内举行的会议和活动中逐一介绍出席领导;不准对本市领导讲话或批示使用“重要讲话”和“指示”等。全市领导干部认真执行,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受到了群众欢迎。
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深入群众,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任职潞城市委书记以来,我跑遍了全市所有的202个村,掌握了解第一手材料。坚持带头接访、下访,妥善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坚持每年为群众办10件实事,近年来为群众办了农村饮水安全、老人免费乘车、乡村医生补助、农村危房改造等40件实事。
处理突发事件是对县委书记领导能力和担当精神的考验。2013年7月,一场潞城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强降雨,使全市9个乡镇、5.7万余人受灾。那段时间,我始终工作在抗洪一线,跑遍了重点受灾村检查落实救灾工作。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1万多名受灾群众得到转移安置。
唐彦民:在重大决策上要关注人民的期盼。2012年,魏都区成立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局,建设社会治理创新信息化平台,开通为民服务热线。当时,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是做表面文章。事实证明,这个平台发挥了很大作用。以前,群众发现问题就在网上发帖子。平台建立之后,群众就有渠道反映事情了。服务平台开通至今,接收各类群众诉求信息逾10万件,办结率98.8%,群众满意度达9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