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凳子”让游客真正“踩”了谁?
看到“天价凳子”,有些人很自然的会联想到以前的天价切糕、天价拖车费、天价月饼、天价粽子,不管是“天价”的什么东东,只能说是他的价格绝对的远远超出了本身的价格,这次在我们的首都北京,看一下升旗,竟然有对外租赁凳子的,有人可能会认为凳子租来坐坐,休息一下,实则不然,凳子是租来用踩的,踩一下就要50元,在我们的天安门广场,有些人竟然利用人们观看升旗仪式心里竟让对游客“租”凳子,大“捞”一笔,实在有违良心。
在北京市民眼中,广场升旗仪式只是一种风雨无阻的寻常活动,常常与“人山人海”和“交通管制”联系在一起;但在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心中,天安门广场是最能代表北京的符号,去广场观看升旗则是一种很神圣的仪式。如果说天安门广场是游客感知北京形象的窗口,“天价凳子”就是这个“窗口”的一个污点。污点的形成相信也并非一朝一日形成,相信大家懂得。
“天价凳子”与观看升旗有违和感。更何况,市场是存在边界的,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也不是什么钱都可以挣的。首都北京升国旗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不是在马戏团,找个好位置,好的高度进行观看,在天安门如果你踩上凳子去观看,他也踩上凳子去瞻仰,那么考虑是不是在天安门安装一个看台,那样岂不是更方便大家观看?如果真的那样可能会让所举遗臭万年。对于私自交易,乱收费行为,在天安门是绝对不许可的。对于“天价”租赁凳子行为,发现必须制止,还需要从根上进行管理。“天价凳子”折射出的是天安门广场的公共服务质量短板,对此,相关部门必须需要积极改进。
【启示与思考】
国旗不仅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参与升旗仪式,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次精神洗礼。为了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许多外地游客既不辞辛苦,又忍痛接受“天价凳子”——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面对商贩的“狮子大开口”,一些游客只能无奈地任人宰割。
在人山人海中,“站得高,看得远”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说小朋友可以被父亲托举的话,成年人要想更加完整、更加清晰地观看升旗仪式,难免需要借助外力。精明的商贩总是善于发现商机,为游客提供凳子租赁服务;“天价凳子”固然有漫天要价的不合理因素,却也折射出游客对观光设施的旺盛需求。
到天安门前观看升旗仪式,之所以会成为一道常态风景,是因为人们夹杂了太多的情感——民族的国家的,少时的长大的。这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图腾,承载着无数人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升旗是神圣的,观看升旗也是神圣的,就应该与市场保持距离。这里,涉及到市场的边界问题。
市场是存在边界的。边界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法律的边界,比如有些行为是法律明令禁令的,存在进入门槛,对于一般人来说,坚决不可以涉足;还有一种是道德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关心得并不多。比如说,你能接受发国难财吗?当然不能接受。这就是市场的道德边界。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触及灵魂的东西,它可能不是由法律保障的,却存活在人们心中,一直被小心地呵护着,就应该与市场隔海相望。
“天价凳子”与观看升旗具有违和感,也越过了市场的合理边界。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本不该出现。“一旦发现会马上制止”是应该的,但把提供更好的观看条件纳入公共需求,由官方或公益组织提供“升旗凳”,或许更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