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良知与救赎

德国的良知与救赎

摘要:从二战结束到“华沙之跪”,德国的“去纳粹化”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期间在东京发表演讲时说,“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是修复国家关系的正解。她指出,德国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正是由于德国能正视历史。

从二战结束到“华沙之跪”,德国的“去纳粹化”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期间在东京发表演讲时说,“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是修复国家关系的正解。她指出,德国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正是由于德国能正视历史。

年轻一代发起“清算”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爆发了广泛的青年学生运动,这一运动在德国的表现形式是青年学生对纳粹德国的历史及其残余势力的攻击。

由于战后没有对之前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批判与清理,此时纳粹残余势力立即成了青年学生清算的目标。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年轻一代,希望从父辈那里得到他们参与纳粹罪行的确切答案。青年学生行为激进,甚至引发了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致使政府机构组织普遍遭受舆论批评。

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件是,1968年11月7日,在一次党派会议上,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突然起身高喊“纳粹总理下台”,给了原纳粹党员、联邦德国总理库尔特·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她看来,二战结束仅20多年,一名原纳粹党员与高官竟然能当上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

1969年初,联邦德国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因其纳粹背景而被迫下台。同年,反法西斯战士维利·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

上世纪70年代后,在“东方政策”的推动下,德国政府对外谋求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解,德国社会对纳粹大屠杀的反省也不断深入。

1978年,德国文化部要求课堂教学中增加反纳粹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觉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德国还与法国、波兰等邻国合编历史教科书,传达虔诚反思历史的信息。

1979年,联邦德国各州电视台播出记录犹太人二战经历的《大屠杀》,2000多万德国人含着热泪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部片子。由此,德国社会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们每个普通的德国人是不是也有罪责?德国年轻一代也提出疑问——我们的父母在纳粹时期都干了些什么?

随着纳粹罪行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政府还颁布法律禁止否认大屠杀的言论与行为。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