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编者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力争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如何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本刊今日特摘登与会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从教育入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蔡昉

政府推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等化,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为青少年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口和关键之举。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蔡昉

目前,在民工荒和招工难的情况下,出现了教育激励不足的问题,即农村家庭对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升学的积极性下降,局部地区初中阶段辍学率有所提高。从短期劳动力市场看,义务教育阶段后教育家庭负担的直接支出绝对水平和比重仍然较高,低收入家庭承受力不足。农民工工资上涨造成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上升,家庭对子女上学的成本收益账算下来,不利于教育扩大。此外,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流动儿童达1200余万人,留守儿童达2100余万人,入学问题和教育质量问题都亟待解决。

教育问题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公平角度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以及农村居民和农民工尚未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不仅是今天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还会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妨碍全体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从效率角度讲,如果不能有效激励教育,大幅度提高新成长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结构调整会遭遇人力资本瓶颈,出现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势头,伤害长期可持续增长,造成结构性失业。

目前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刚好达到义务教育的9年要求,与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岗位是匹配的。产业升级后则需要大约12年教育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今天的人力资本与未来的产业需求有至少3年的教育差距。“百年树人”这句老话是教育发展特点的真实写照。1990-2010年,有“普九”和高校扩招这样的引擎,二十年间我国成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才增加了2.7年。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政府要有更大的作为,政策有更大的力度,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