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实精神应回归为作风建设基本遵循

严实精神应回归为作风建设基本遵循

长期以来,党员干部队伍中一些“不严不实”问题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困扰党心民心,使党的形象受损这些问题,即为党内所不容,也为群众所不齿。毛主席讲:“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扫除这些“不严不实”的灰尘,应以“严”“实”为帚,倡导严实精神的强势回归,重新成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遵循。

说“回归”,是因为“不严不实”并非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也非所有党员干部的通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求真务实,从建党初期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老一辈革命家严以律己、务实创业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可以说是那个时期共产党人的普遍标识。

赵乐际同志强调,要“把严和实作为终生追求,坚持不懈地自觉实践,像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典型那样,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作为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优良“传统”、珍贵“遗产”,严实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成了锁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抬头瞻仰得多,埋头落实得少。如今重点在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好比打破博物馆的“玻璃橱窗”,让严实精神强势回归,重新成为党员的共同追求和应有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成为驱动党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的精神号角。

应崇尚严的责任担当。严是内在要求,注重的是个人修养的养成,讲究的是自内而外的修为。治党是否从严、律己是否从严,关乎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程度,关乎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坏,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的稳固与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