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群体、一个政党甚至一个国家,古往今来无数事例都反复印证了一个基本道理:修身律己用权从严,则人心聚、根基稳、事业兴。不严,则人心溃散,规则崩坏,久而久之,再坚硬的磐石也会被冲刷成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
古有枭雄曹操割发代首明军纪,近有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树标杆。毛泽东有“三不原则”:“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周恩来有“三不沾”:不沾国家的便宜、不沾集体的财富、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刘少奇有“四不准”: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不准向人家要东西;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同志的工作。有这样的从严担当,自然为干部穿上了一袭“金钟罩”,免受糖衣炮弹侵扰。
应崇尚实的公仆情怀。实是行为取向,谋事创业做人是否从实,关乎发展改革稳定各项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达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保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一路高歌、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1927年,毛泽东脚穿草鞋踏遍湘潭、湘乡等5个县,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才有了对近代中国农村农民现状的深刻认识,才能顶住重重压力,克服千难万险,实事求是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实践出真知。没有对待工作、对待事业的务实,没有对待党、对待人民的忠实,没有对待真理、对待主义的求实,很难想象,我们的事业能取得怎样的成绩。须知空谈必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只有以求实的精神为引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将既定的目标一件一件落实到位,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