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

国企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

中国目前正在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框架,对国有企业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决心是:“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中国将国有企业视为其经济的核心,这是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私有制市场经济”区分开来的关键的结构性特征。

中国经济体系的增速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有30多年,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探讨:中国的国企与其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为什么“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产生了更佳的经济表现?引发国企改革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指明应该如何改革。

一、国有企业的明确优势

在微观和宏观经济领域,国有企业都给予了中国明确的优势。第一项微观经济上的优势是,国有企业的主要业主是政府,无须向私人股东支付大量股息。股息在西方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大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西方会被支付给私人股东的股息,在中国则可以通过国有企业进行投资。西方私人股东将部分股息用于消费,国有企业则提高了整个经济体的投资水平。由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提升了中国经济的表现。

国有企业的第二项微观经济优势是,国家以及国家支持的公司,可比私人公司以更低的利率借款,因为它们的风险较小。

国有企业在宏观经济方面的优势,甚至比微观经济方面的更大。在私人经济中,没有自动机制能确保将公司利润——技术上讲是储蓄的一种形式——转移到生产性投资中去。凯恩斯的比喻很有名:“个人于今日决定储蓄时,只表示他决定今日少进一餐,他不一定同时决定把今日所省下的钱,留待一周以后进餐之用。”

私企不将储蓄用于投资,不只是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实践上也正是这样运作的。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机制是,美国公司并没有将全部的利润进行投资。美国公司的经营性盈余已大幅上升,从1980年占国内总收入(GDI)的20%上涨到2013年的26%,同时美国私人固定投资从1979年占GDI的19%下降到2013年的占15%。尽管利润上升,但投资下降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美国企业不断把现金堆成“金山银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着。2013年年中,美国非金融公司持有的现金达15000亿美元。

正如世界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的主席拉里·芬克所说:“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对那些可向股东提供即时回报的行为做出了响应……而在创新、熟练工和维持长期增长所必需的资本支出等方面投资不足。”美国政府可以呼吁人们更多地投资,但没有什么现行机制来促使私人公司这么做。

相反,中国国企的国有属性意味着,它们可以在需要时被导向投资。这是中国投资水平远远高于美国的一个关键原因。根据最新的可供国际比较的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5.9%投入了固定投资,美国只有18.9%。

中国直接通过控制国有部门投资的能力,还创造出比西方经济体更强大的对抗危机的宏观管理工具。《华尔街日报》指出:“大多数经济体可以拉动两根杠杆来支撑增长:财政和货币。中国则有第三个选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以加快投资的流动。”

这种通过国有部门设定投资水平的能力,是中国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表现远胜美国的关键原因。从2007至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9.9%,而美国仅为8.2%——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是美国的10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