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2)

国企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2)

二、国企改革要解决哪些问题

如果国有企业总体上给了中国巨大的优势,那么新的改革又旨在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是有不少,但要把它们置于基本的经济语境下才能充分理解。

中国过去认为国有企业不光具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功能。国有企业提供的不仅是就业,还有社会保障,如住房和医疗保障等。这样做会造成两个结果:首先,提供此类服务增加了国有企业的成本——削弱或消除了它们借贷成本较低、较少向私人股东支付股息的优势。其次,有效的管理需要专业化和专注工作。公司管理人员需要集中精力让企业高效运转,而那些提供社会保障的企业也需要专注于提供社会保障。试图同时兼顾,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法最有效率地完成任何一件事。国有企业应通过缴税来提供社会保障,而不是直接管理。因而有必要把这一旧制度的残余淘汰掉。

在改革中要确保主要资产划在上市公司名下,借助这一手段,可以按纯粹的经济功能划清国有企业的边界,并执行财务纪律。在近期对一家主要的国有企业——上海电气集团的重组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资产从未上市的母公司转移到了上市子公司。

竞争也能有力地刺激经济效率的提升,但必须从经济全球化、而非单纯国内的角度去理解它。这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个特点。先举一个例子,中国之前有两家国有铁路机车企业——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理论界曾认为它们的竞争会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在现实中,尤其是在高速列车的全球竞争方面,中国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国际化的。即使两家公司合并,其323亿美元的营业额也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的西门子,它的营业额达到了965亿美元。而且,中国制造商还面临着日本子弹头列车和加拿大庞巴迪的竞争。因此,从全球而非国内的视角去理解竞争,中国正确地合并了两家企业。

这还涉及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全球数据清楚地表明大企业比小公司有更高的生产率。大企业在美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是美国的生产力优于竞争对手的一个关键原因。美国就业人口的45%是在员工数量超过250名的公司内,相比之下欧盟只有33%。

但是中国有10万家以上国有企业,它们需要整合。在目前人们所讨论的提议中,规模最大的方案是将112家中央所属国有企业合并成30-50家,这是正确的方向。这应该是中国更广泛的公司合并的一部分。举个例子,中国有十余家主要汽车制造商,比起美国的三家,它们没什么竞争力。

这样一来,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垄断。竞争刺激效率的提升,但在一些领域根本无法操作——通常是因为投资成本高得无法想象,不可能引入竞争体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竞争性的电网或地铁系统。面对自然垄断,最不需要的就是“市场解决方案”。垄断者的市场行为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价格过高,质量低劣。自然垄断需要一个“反市场的解决方案”——维持国家所有,施加严格的管理,克服其采取市场行为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培养一批训练有素、坚韧顽强的国企管理者。

反腐败斗争是其中一个方面。2014年,70名国企高管接受反腐败调查,2015年仍继续开展了此类调查。但在反腐败的同时,必须为高效率的国企管理者建立一套整体机制。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严格来说,管理人员是高技能工人。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绝大多数大公司都是由经理而不是“企业主”——公司的拥有者来管理的。这些经理人享有高薪的原因是,他们的工作需要超乎常人的技巧——所做的决定可能涉及数十亿美元。新加坡的机制最符合“按劳分配”。经理人获得高薪,但受制于透明度,并受到像工人一样的对待——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被解雇。因为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精熟和反腐败的管理机制,这样做符合经济原则。然而,这种国企经理应获高薪的观点,目前在中国并不受欢迎。

(作者: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