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要有新“思路”(3)

新“丝路”要有新“思路”(3)

——透视“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维度

3、 贸易引领:构建市场机制和合作平台

探索 两年前,青海布哈拉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落户宁夏。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和促进下,这一民族服饰企业坚持外向型发展战略,生产的穆斯林民族帽制品和长袍等产品畅销中东等国,2014年出口额达3700多万美金,成为同行业全球规模最大和市场覆盖率最大的企业。“10顶穆斯林国家民族帽子中我们生产的就有7顶。但是原来我们主要做的是市场低端,未来我们要做文化做高端,用文化提升产业和贸易附加值。”布哈拉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文化贸易是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点,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下,文化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高宏存分析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将更加有利于经济转型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需要升级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背景下,需要搭建起新的平台,建立一种与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相适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全国超过20个省区市正在进行“一带一路”有关规划项目,不少项目涉及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领域。多个文化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寻找新的“走出去”发展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然而,在发展中,它们也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制约。

“今年八月,银川将开通迪拜直航,这将为我们金银工艺品出口带来巨大的交通优势。然而,目前,一些配套政策仍然成为文化贸易发展的障碍,例如对于手工艺品的海关检验仍然保持百分之百的检验率,而东部一些省份则是10%抽检。未来应制定向西开放特殊政策,在商贸物流、人才引进、融资环境等方面制定新的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和保障。”宁夏金银街黄金珠宝文化产业园总经理王智勇说。

“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中,很多企业面临此前没有遇到的新问题,例如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筹划建立阿拉伯国家出版商协会驻中国办事处,这一机构的落地和审批依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布哈拉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面向穆斯林市场的商品和食品集散中心,建立线上线下贸易合作平台,亟待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我们正在加强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努力。”杜秀岚指出。

针对这些问题,高宏存分析指出,要从企业和政策两方面做出努力。文化企业要在创意设计、科技创新、供应链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应整合各方面资源,遵循“政策先行先试”的原则,完善基础建设、人力配备和产业升级的保障措施,推动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实现落地,寻求“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新的升级点和突破点,搭建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合作平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