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家训、培育家庭美德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相应地,我们也应该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华文明中潜在的巨大文化软实力,让中华儿女具有更高尚、更远大的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与汲取,尤其是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家训,可以从家庭这一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着手,发挥其弘扬美德、教化育人的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道正,则天下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家教教育不仅能够影响到家风、社风的形成,在党风、政风建设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对亲情的重视。他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特别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家风家教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服务当前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助推中华复兴梦实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专门组织人员深入挖掘、整理中华家训传统文化,编纂了《中华家训精编100则》。编纂者从古代名家到现当代革命家、仁人志士的家训或者家训性质的文献中,精挑细选,筛选出100则经典家训。按照修身、励志、治学、诚信、廉正、仁爱、孝慈、教子、和敬、处世10个部类进行编排,每个部类10则,辅以注释、译文、评析等,并配以图画、书法作品,文字简短凝练,内容深入浅出,形式图文并茂,以期达到“教化之流,家至人说”之效果。
我认为,编纂《中华家训精编100则》,是发掘历史智慧的一次积极尝试,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今人借鉴与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一条新路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