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风建设 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家风建设 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中华文明有着多种优良特质。在中华文明的优良特质中,家训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看来,尤其可贵,并且其内涵仍在拓展丰富。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我们每个人生于兹长于兹,是我们的亲情港湾,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还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起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大都从家庭出发,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影响,通过个人努力修炼,培养个人优秀品德,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处事能力风范。历史上的思想家主张家国一体,强调家国之间的联系,《大学》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该意。

不怕饥寒,怕无家教。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家训、家范。家训,指的是家族祖辈对后代子孙的规箴、训语。中华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传说中伏羲、黄帝之时,就有类似家训的“教”“戒”等。西周时期,周公因留驻京城辅佐成王,遂让其子伯禽前往鲁国就封。伯禽临行之际,周公以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躬身实践为例,反复叮嘱伯禽,不能“以国骄人”。这大概是有史记载最早的家训了。两汉时期,儒学独尊,士大夫都非常注重家风、家教,但因史料缺载,当时的家训多为一言半语,比较零碎,不成系统。到了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撰著《颜氏家训》,是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训之作,为历代士人所推崇,开家训著述之先河。此后,自宋至元明清,家训著作大量出现,传世作品也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宋司马光《温公家范》、袁采《袁氏世范》,清朱用纯《治家格言》、张英《聪训斋语》等。清代甚至出现了家训性质的家书之作,有代表性者如曾国藩家书,其中包含很多家训内容,后人专门将之摘抄出来,编为《曾文正公家训》。与此同时,家训著述也越来越社会化,从士大夫之门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很多家庭、家族都形成了自己的家训,保存于众多家族族谱之中。

从内容上看,中华家训,特别是古代家训受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影响,主要为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等,虽然也有落后于现代之旧思想、旧方法,但是,其中更多的仍是强调忠于国事、孝敬父母、友悌兄弟、和顺夫妇、团结亲族、和睦邻里、谨慎交友、严守规约、奉公守法、励志好学、勤奋节俭、谨言慎行、宽仁容让、尊师敬长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内容。这些优秀文化传统,营造了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它们仍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感染并影响着中华儿女。马克斯·韦伯说,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族式结构的社会,而构成家族的正是一个个家庭,家庭才是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单元。中华家训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直接传递给每一个家庭,传递给一代代中华儿女,一方面保留、丰富了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发挥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家训广泛流布于民间百姓之中,口耳相传,在传统社会中,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实在、最广泛的,其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很多典籍所无法企及的。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像中华家训这样的文化典籍和载述形式,中华民族的主要根脉和优秀基因才得以一代一代、永不断续地传承下来。

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在投身救国救民运动的同时,通过书信等方式劝诫自己的亲属勉学努力、端正做人,又给中华家训文化增添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