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推动形成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构成三大战略举措。可以说,目标和手段达到了高度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治疗经济社会肌体上各种疑难杂症的“手术刀”,是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动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对社会实践主体尤其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领导干部有责任能担当
社会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大舞台,历史面貌的形成依赖于社会实践主体有意识的创造和改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能力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
干部的第一个字是“干”,干事是工作岗位责任的要求,也是个人能力的展现。想不想干事,考验着干部的主观精神面貌;会不会干事,检验着干部的客观工作能力。干部的第二个字是“部”,暗含着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整体中的一部分,从群众当中来;同时,他要超越于一般群众,能够带领群众,统领下属,到群众当中去。
担当,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积极进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事多事难。事多,应该成为努力工作的理由,而不能成为大而化之的借口;事难,应该是兢兢业业的根据,而不能成为逃避挑战的理由。常规性、事务性的工作中能够看得出一个同志的担当精神,但突发的、重要的或者紧迫的事情面前往往更容易看得出来一个同志有没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担当,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带队伍。“一花独放不是春”,全面深化改革靠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依靠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努力。领导干部抓好班子建设,抓好队伍建设,既善于激励人心,又善于凝聚人心,大家凝心聚气,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