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对领导干部的考验和检验 (2)

全面深化改革对领导干部的考验和检验 (2)

要求领导干部有定力和毅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社会矛盾因素较多,领导干部应当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形势。认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全局和局部。不能因为我们实际工作中存在某些问题和消极现象,就认为当前情况“一团糟”,似乎深化改革还不如不改革,这种认识会把我们引上错误的轨道;同时,在大好形势下,如果对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醒,且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样也会犯错误。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绣花做文章,而是要闯难关,涉险滩,所以领导干部具体工作中一定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挑战,甚至是风险。习近平同志说,压力越大,意志力要越强。好干部不会凭空产生,都是经过磨炼,最终一步步成长成熟。

藐视困难是克服困难的前提,而重视困难是解决困难的基础。有了定力和毅力,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领导干部工作中看准的事情,只要符合法治精神,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坚定做下去,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效果。

要求领导干部能务实会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允许我们的领导干部改革出现失误,但是不允许领导干部只当改革的“评论员”,不当改革的“运动员”,不允许只会坐等和观望,甚至喝倒彩,帮倒忙。

务实,首先是要求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实际情况的方法很多,我们党有一个好的工作传统,就是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和研究属于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阶段,调查是初始阶段,要掌握真实的数字、情况和现象等;而研究是高级阶段,是要透过数字、情况和现象等来分析背后的原因,出现的规律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这些年不断积累和潜伏下来的。对这种情况,只有“谋事要实”,认真总结研究,才能对纷繁复杂的矛盾作出正确分析,才能真正找到病因,并开出对症的药方,最终把病治好。

务实,要求领导干部清楚总目标和提高执行力。经济社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具有高度综合的性质。因此,改革必须有综合的观点,要知道改革的总目标,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和研究问题。有很多事情,孤立看可能会一筹莫展,但综合起来看就可能会“柳暗花明”。

务实,要求工作既讲阶段性,也讲联系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阶段性和联系性的统一。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肯定有具体目标,这就是阶段性,是事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但是事物同时还有连续性,需要有对工作的预见性,既要看到眼前任务,也要看到工作的长远目标。一场战役接一场战役,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将阶段性成果积累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成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