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畔念党恩

三岔河畔念党恩

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汪刘村前李庄西南1公里处的三岔河畔,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据老一辈人说,解放前期,汪刘村地面上出现了三股土霸,分别是李老三、尹老四和王老五。他们分别拥有机关枪、盒子炮等武器,人马各三五十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起到了一定的维护本地不受外来欺辱的作用。但是,由于解放前,汪刘村地处淮河流域中断北部宿县东北部边界。本来就处于淮河发水时的倒灌区,且处于县治边缘地。因此,经济贫困,人们生活穷困潦倒,治安混乱。一旦这个地方的土霸做大做强,就又干起了杀人越货、欺男霸女的勾当,严重背离了这地方旧有的儒教明礼、道家护生的地方民俗教义,惹得这个地方天怒人怨、鸡犬不宁。尽管如此,当地老百姓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又离不开土霸们的一定程度的保护,土霸们才得以做大做强,蛮横了一段时期。

三岔河畔,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河流清澈,两岸翠绿,水草丰美,盛产鱼虾。小伙伴们,夏天经常挎着粪箕子到河滩上割草喂牛,割完满满一粪箕子青草,又三五个一队摸起了鱼虾,或三五个一群比划游泳,撩波推浪,尽情嬉戏。可在解放前,这个地方是个杀人抛尸的地方。听老人们讲,如有商人经过麻湖口(汪刘村在那个时候的地名),土霸们先佯装友好,好酒好菜招呼着,等商人们喝醉熟睡后,手起刀落,杀人越货后就抛尸在三岔河,造成了三岔河的恐怖,人人远远地避开绕走。现在,讲起来这个故事,与当今汪刘村对比起来,你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都不敢相信的,厚道朴实的乡风,怎么能有这样的往事!然而,如果你见到村内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他聊起“宁过三江口,不过你麻湖”,他仍能和你聊上几句本村的陈年往事。

厚道朴实的乡风,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这要从本地的几股土霸覆灭说起。让我们再次回到解放前期的某一天,土霸李老三不知从哪抢来了一个民女,强逼结婚。结婚当天,放肆的李老三用机关枪、盒子炮当作鞭炮,向空中乱打乱鸣。刚好被路经此地的解放军听到了,解放军经过侦查和打听,了解到了本地土霸情况,一举清除了所有的土霸。从此,汪刘村才开始了太平的日子。解放后,汪刘村成立了党支部,主持公正,分田分地给穷苦老百姓,又兴修水利,加上国家开始治理淮河,当地的水患减少了,经济逐渐发展,人人都能吃上饭了,也不用受人欺负了。旧有的儒道教义,伴随着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如传唱大鼓书《三国演义》、地方戏《八仙过海》等,乡风得到了滋润和扶正,也逐渐变得厚道朴实。当然,三岔河的恐怖也就消失了,渐渐地人们开始在这里活动。由于这个地方风景优美,人们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这一前一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们的党领导的解放军带来的!汪刘村,到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党的大恩情,忘不了解放军的大恩情!

时过境迁,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带给人们物质生活逐渐富裕的同时,也多少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遗憾。如今三岔河畔的美景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股股恶臭熏天的污水,两岸光秃秃的,河水泛黑,鱼虾踪迹全无。这都是因为三岔河畔所在的小黄河被污染了。小黄河起源于206国道东侧,流经宿州市区、朱仙庄镇、大店镇,由大店镇汪刘村入灵璧县,汇入灵璧县北沱河。目前,该条河污染十分严重,水质为劣V类。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给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听说,目前宿州市及埇桥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黄河污染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关治理方案,并开始有所行动。然而,水关系到人的生命及周边的生存环境,水污染的问题一刻也不能耽误。我们怀着党的大恩情,坚信我们的党,坚信我们的政府,一定会治理好小黄河,一定会再次还三岔河畔一个水草丰美的宜人美景。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