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办理授予民间企业对东海“中间线”以东的油气试采权,是对其“周边事态”所涉关键地区进逼的战略试探行为。事实上,日本政府提出的所谓“中间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日本战略棋盘上是随战略需求随时可以移动的。而“民间”的概念在日本右翼眼中也是一个不便直接表达的“政治”概念。我们知道,19世纪明治初年,日本开始提出的“耀国威于海外”[25]的方针的实施,实际上就是从19世纪70至90年代的入侵和占领台湾开始的[26],而20世纪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最早也是以“民间”人士即“浪人”为开路先锋的。因此,在东亚问题上,我们不要让日本的所谓“民间”的概念迷惑了我们的战略意识。
有人说,日本早晚也要成为政治大国。
这话不明不白。什么是大国?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27],二战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日本不仅对其战争罪行百般抵赖[28],而且不顾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29],这说明日本有力量而无仁义,无仁,则不能成为大国。其次,大国不仅要有相应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它要有与其国力相应的并被国际法确认或世界主要国家默认的地缘政治空间。目前日本缺少的不是力量和财富而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国家对日本的接受,至少也应是某种程度的默认。[30]在20世纪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侵略了东亚大多数国家,并在朝鲜、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扶持傀儡政权。围绕日本本土,日本几乎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纳入其外围安全空间。但这些地缘政治“成果”,在战后由美、苏、中三国力量构成的雅尔塔远东格局中已荡然无存:日本将在甲午战争后占据的台湾岛的主权归还中国,朝鲜独立[31],日本南方冲绳岛和北方四岛,分别为美国和苏联占领。[32]这一系列地缘政治变动及确认这种变动的相关文件,形成了保障亚太地区战后50多年和平的远东雅尔塔法律体系。这个体系通过美、苏、中三大国从北向南即从日本北方四岛、南方冲绳岛和中国台湾岛的层层钳制,断绝了日本重新武装的可能。而没有重新武装和由此再造的与日本财力相适应的地缘政治空间,日本必然走向大国的判断,[33]确实就是没有前提的判断,而抽掉上述前提谈日本崛起,则无异于空话。[34]
(四)摆脱雅尔塔和平体系的法律责任,将是日本新世纪外交的战略突破口
与20世纪初的情形相似,21世纪初,日本再次面临强大的生产力与狭小的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大矛盾。新世纪的日本再次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不愿做亚洲的“瑞士”,那就必须做亚洲的“不列颠”。目前看不出日本有前一种选择的可能,而对后一种选择却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太平洋战争中对日本实行最后一击的斯大林在1945年12月回答蒋经国“日本有可能重新站稳脚跟”的问题时,曾一针见血地表示:“当然,这是可能的,日本这个国家人口多,爱报复。日本希望东山再起。”[35]1965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回答印尼总统苏加诺关于战后“日本人脑子里的想法同过去是否有变化”的问题时说:“我们放回去的人,还有很多是旧脑筋,不承认失败,复仇主义还很厉害。”[36]
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虽已结束,但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又开始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鉴于20世纪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乃至21世纪伊拉克战争后治理困难的教训,美国在21世纪的冷战中既要避免直接卷入远东地区冲突,又要限制中国崛起,为此,美国开始为日本松绑,绥靖日本在对华冷战中打前锋。
1996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和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确认了坚持日美同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联合宣言》的精神,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于1997年9月在纽约发表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从而顺利完成了日美同盟的重新定位。同月,美国与日本完成了对1978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这标志着美国将推动日本向政治军事大国转变。在大西洋地区,美国在欧洲的战略也作出重大调整。1999年初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对此日本众议院迅速响应,4月27日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三个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5月24日,日本国会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强调只要对“日本的和平安全构成重要影响”,就全力与美国合作;7月27日,日本防卫厅年度报告强调先发制人的“自卫权”。21世纪初,日本又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实现了海外派兵,并日益涉足“台湾问题”。2003年6月日本又通过了“有事三法制”,认定日本首相在危急时刻可不经过国会同意直接派部队采取军事行动;2003年12月9日,日本政府举行安全保障会议和临时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从而成为与美国并肩作战的军事盟国。现在,日本北向开始冲击“北方四岛”俄国的占领权,南向开始否认中国在钓鱼岛主权地位,深化与“台独”分子的高层联系,介入台湾地区的事务。2007年5月14日上午,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规定修宪手续的《国民投票法》。该法案规定赞成票需超过有效投票数的一半,修宪结果才有效。但法案没有规定最低投票率。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指出,“这将改变宪法第9条,为在海外行使武力开辟道路”。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也表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社会”。[37]2007年6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承诺将在3年后对宪法进行修改,他说:“有必要向民众表明,我们计划从现在开始的未来3年后修改宪法。”[38]
令人担忧的并不仅是日本上述外交政策对雅尔塔远东和平体系的冲击,而是这些政策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2004年8月,日本航空自卫队西部防卫司令永岩将军接受《世界周报》专访时指出,一旦台湾发生任何危机或空难,根据日本周边事态法规定,日本航空自卫队西部防卫司令部当然有义务救援。10月12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访问日本时,日本政府借机提出了设想已久的修改日美合作指针设想。11月19日,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前往美国与美国高官举行会晤。大野功统还向拉姆斯菲尔德表示,亚洲的安全形势比欧洲更为严峻,两国有必要贯彻日美安全联盟并提升自卫队国际合作的力度。大野功统在总结他与拉姆斯菲尔德、副总统切尼和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的会谈成果后称:“日美关系正在向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关系演变。”[39]12月14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华盛顿与日本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会晤时称,在这四个有争议的岛屿问题上,他“理解日本的立场”。他承诺说,未来一旦有机会,美国将在俄日有关谈判中站在日本一方。[40]
2005年2月19日,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发表共同声明,首次将“台海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4月8日,日美两国外交和防务部门在夏威夷举行的会议上又一致同意,将制订一系列计划,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等日本周边发生不测事件时,日本允许美国军队优先使用日本的机场、港口等民用设施。4月15日,日本众议院宪法调查会通过最终报告,主张修改现行和平宪法。4月16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静冈县下田市举行的《日俄通好条约》签订150周年纪念仪式上重申要解决日俄两国间的北方四岛领土问题。[41]4月30日,围绕联合国改革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协议会上,美国驻联合国代表28日称,“美国强烈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2]。11月15日,美国总统布什抵达日本,16日举行美日首脑会谈。当天下午,美国总统布什在日本京都发表了关于亚洲外交政策的演讲。布什称日美同盟是“亚洲地区安定和安全保障的支柱”。小泉随即作出回应,承诺说服民众接受美日新同盟关系。日本共同社评价说,布什的演说显示,日美两国正在展开协作,加强同盟关系,并使之从地区同盟改造为全球战略伙伴。[43]11月22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在庆祝建党50周年之际正式提交修宪草案,明确将1947年“和平宪法”中的“自卫队”改为“自卫军”。[44]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