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丘北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类”组织)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进一步主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着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丘北县委组织部和县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组成了调研组,于2015年6月中旬深入县内12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就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本情况。丘北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131户(私营企业74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87户),注册资金262226万元,从业人员18882人;共有个体工商户12041户、注册资金91677万元、从业人员12041人。2014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8634万元,占GDP的44.9%,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增幅比GDP高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49062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100389万元,增长23.1%;第三产业89183万元,增长8.6%。目前,全县共有29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单独组建了党支部,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2.56%,占全县1216个党支部的2.38%。共有党员220名,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1.16%,占全县党员总数15170名的1.45%。其中,规模以上(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或从业人员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59户,建立党组织7个(单独组建7个),占11.86%;有党员45名,分别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的20.45%、5.48%。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1072户,建立党组织22个(单独组建22个),占2.05%;有党员175名,分别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总数和规模以下从业人员的79.55%、7.39%。

(二)社会组织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共有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75个(社会团体6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个)。共有2家社会组织建立了党支部(单独建立),占全县登记注册社会组织的2.66%,共有党员27名。

二、加强“两类”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一)无组织抓组建强覆盖。一是因企制宜抓组建。按照“无党员抓发展、无组织抓组建”的要求,区别发展规模、党员数量、行业特点等不同情况,在符合条件的“两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今年以来,分别在天成太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众强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新成立了党支部。二是理顺关系抓管理。采取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等形式,初步理顺了“两类”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便于党组织活动开展及上级党委的指导检查。三是坚持标准抓发展。注重在员工一线、专业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中高级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注意培养发展符合条件的企业出资人入党。如达平公司党支部培养发展董事长刘达平为党员,普者黑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把厂长、车间主任发展为党员。大力开展“三个培养”活动,即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优秀员工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

(二)基础弱抓选派强整顿。积极强化班子抓选派,一方面把企业内部热爱党务工作、能力素质较强、熟悉生产经营的党员选为党支部书记,并按“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推荐其在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另一方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党员担任常务书记。2014年以来累计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25名正式党员到”两类”组织担任党组织常务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促进党组织活动、发展党员工作,促进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同时,常务书记结合职责职能和自身的专业特长,积极为企业跑项目、争资金、强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如2014年度选派的陈奇文同志协助丘北赢牧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云南省科技厅初创期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项目立项,获得培育资金10万元,成为文山州被遴选的6家企业之一;从经济商务局选派的毕永俊同志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大力协助云泰公司做好第三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的参展工作。

(三)有组织抓规范强提升。一是抓阵地建设。积极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沟通,积极争取建设党员活动室,各种设施及制度建设配套齐全,组织部共划拨5万元规范化建设了达平、云泰两个公司的党员活动室。在党支部的建议下,两个公司还加大对篮球场、气排球场、台球、乒乓球、员工茶室、KTV等健身娱乐设施建设的投入,极大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此外,在常务书记的努力争取和企业主的大力支持下,康达辣椒专业合作、普者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普者黑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仍抓好党员活动室建设,使党员活动有场所。二是抓制度建设。常务书记把建立完善党组织相关制度作为首要工作,切实健全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书记职责等制度,做到党组织生活有章可循,有条件的党支部基本上都做到制度上墙。积极利用组织生活会、党员会议等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将制度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组织活动中,促进党组织生活规范进行。三是抓规范台账。规范建立党组织建设台账,做到党建基础材料齐全、召开会议有记录、开展活动有图文,并分类建档保管。四是抓示范引领。把云泰、达平公司列为党建示范点进行培育,落实创建任务,明确创建标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帮助、重点指导和重点扶持,着力培树一些立得住、推得开、影响深、带动大的先进典型,整体推动”两类”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多载体抓效益强作用。一是开展能力提升活动。县委组织部每年从代管党费中列支3000余元为全县“两类”组织党支部征订《企业党建论坛》,使企业党组织能及时学习借鉴全国各地企业党建的新做法新经验。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劳动竞赛等活动,提升员工的生产技能,促进企业的效益。如云泰公司对员工进行“积分制”绩效管理,对员工每天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积分管理,比比每周业务量、晒晒每月的企业明星员工,根据积分情况兑现奖励,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公司业绩增长。二是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力求做到“企业所需要、业主所理解、职工所拥护、党员所欢迎”,如达平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到老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三是开展企社关爱活动。通过开展党员活动日、定期走访和设置意见箱等形式,与社区或驻地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结对帮扶,及时了解社区或驻地党组织的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开展感恩回报活动。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强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动性。如达平公司几年来共捐款捐物300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云泰公司每年都资助一些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等。

三、“两类”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工作基础薄弱,有机构无保障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对“两类”组织党建工作关注不多、研究不深、观念滞后,投入较少,仍然采用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得不到“两类”组织党组织的认同和支持。二是部分出资人认为设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会占用生产经营时间,增加管理人员,加大营运成本,因而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欢迎、不配合。三是党组织书记配角从属,少数“两类”组织党组织书记缺少执政党意识,开展党建工作看业主脸色行事,开展活动理不直气不壮,发挥党组织作用信心不足,党组织沦为企业的“摆设”和“点缀”。四是党务工作者消极应付,一些“两类”组织党务工作者属于兼职,工作精力受限,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励,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或热情不高、或心不在焉、或力不从心。

(二)组织覆盖不广,已组建不稳定的问题依然突出。从全县情况看,组织上的“空白”、思想上的“盲点”和工作上的“死角”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从业党员不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入“两类”组织党组织,成为“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给党组织设置带来困难。部分企业党组织党员人数较少、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企业主不够支持,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党组织软弱甚至“空转”,覆盖率较低。一些由国企改制过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运行不畅、无实体经济、面临解散,党员分散自谋职业,党组织活动不正常,一旦企业宣布破产,党组织也面临撤销。如百货公司、水泥公司、圆合圆矿业公司3个党支部面临撤销。原锦屏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党支部已撤销;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因出资人经营不善,导致企业重组或解散,造成党组织不稳定。如原富亿木业公司、天一农业专业合作社因企业主更换后,党总支部党员全部随原企业主撤走,造成党组织“空壳”而撤销;一些企业党员流动性大,造成党组织活动不正常,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如,天成太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刚成立党支部,但是于2015年6月就有包括支部书记在内的3名党员辞职。

(三)作用发挥不够,有组织无活动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成立了党组织,但只是搭上“架子”,缺少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活动难于开展。企业竞争压力和生产任务重,党员、员工工作时间长,党组织活动时间受限,一些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不正常;一些“两类”组织党务工作者不愿抓、不会抓党务工作,工作拘泥于形式,就党建抓党建,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老化,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得不到业主认可和支持,党员也不欢迎;一些党组织不敢监督、不敢维权,党组织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无法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一些“两类”组织流动党员人数多,大部分党员普遍存在“打工雇佣”心理,对行使党员权力,履行党员义务无所谓,未能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

(四)机制不顺,党务队伍能力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两类”组织党工委及成员单位职能职责模糊,运行不畅,部分职能部门片面认为党建工作不是部门主业,投入精力不多,组织部门“孤军奋战”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虽然按属地管理的方式将“两类”组织党组织划归乡镇党委管理,由于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乡镇党委对“两类”组织党组织管理服务不到位,企业不满意。二是制度刚性不足,现有制度规定对不支持党建工作的出资人缺乏法律、经济、行政等刚性约束,只能靠教育引导,对“两类”组织活动场所等党建经费投入不够。三是党务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对“两类”组织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少,缺乏党建知识,政策业务不熟,整体素质不高,特别大多数党务工作者属兼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兼而不管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四、加强“两类”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思想认识。一是把“两类”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把“两类”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考核,并作为各级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对出资人的教育引导,把建立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情况与“两类”组织和出资人的评比表彰、信誉评价、年检年审、评星定级、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争取发展扶持项目和资金等挂钩,对出资人的评先选优、政治安排,要事先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工委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三是把党组织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把党的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优先在优秀企业出资人、生产一线员工、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积极组织党员、职工广泛开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提升党建工作服务企业发展水平。

(二)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加强统筹指导。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和“条块结合、归口管理”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党组织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如:对社会影响大、党员数量多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可由县委直接管理;对大量分散的规模以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作用,实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二是健全完善重点直接联系机制,在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组织部门及成员单位直接联系一批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两类”组织党组织,重点指导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三是健全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党工委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完善沟通协调、直接联系、党建指导员、教育培训、述职评议、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强化党工委成员单位责任意识、协同意识,促进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三)扩大组织覆盖。一是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严格把关,注重质量,加大在“两类”组织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重视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注意培养发展符合条件的企业出资人入党。二是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类”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并同步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未建立党组织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推荐输送党员到“两类”组织就业,找“口袋”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先行组建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开展党群共建等方式,壮大党员队伍。三是强化阵地保障。按照“六有”标准,采取资源整合、企业自筹、上级党组织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倡导国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和乡(镇)、村(社区)党组织与“两类”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共用、资源设施共享。在经费上,采取党费出一点、财政出一点、引导业主出一点、党员自己出一点等办法解决,着力提升“两类”组织党建水平。

(四)强化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采取委任、选任、聘任、派任、兼任等方式,选优配强“两类”组织党组织书记。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层、群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党员出资人与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提倡不是出资人的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工会主席、副主席,或由党员工会主席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规模大、党员数量多并由主要出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应配备专职副书记。二是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通过多样化选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制度化激励等途径和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职结合的“两类”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按照规模以上的“一人一企”,规模以下的“一人多企”或按片区、行业选派的原则,采取“企业申请、党员自愿、组织考察、行业选派、专兼职结合、双重管理”的双向选派方式,重点选派一批党建工作指导员到“两类”组织工作。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把“两类”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上下联动,分级开展培训。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主要由县级党组织负责,每年至少举办2期有针对性的示范培训班,确保“两类”组织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上级党组织1次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党务干部培训全覆盖。

(五)强化作用发挥。一是实行双向互动,按照“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赞成”的原则,建立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制度、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管理层重要会议制度、党组织与管理层沟通协商和恳谈制度等双向互动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学习会议与企业管理层会议联开、党组织活动与企业文化活动联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企业岗位效能联促。二是认真落实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督促指导“两类”组织党组织按期进行党组织换届。三是加强党员管理。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将员工中的“隐性”、“口袋”党员找出来,及时转接组织关系,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用2年左右时间轮训一次“两类”组织党员。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四是开展创先争优。按照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的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促进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培育选树一批“双强六好”的“两类”组织党组织,纳入直接联系和重点管理范围,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