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罪恶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罪恶

摘要:在世界文化遗产审议的过程中,日本承认“违反本人意志,征用朝鲜半岛等地大量劳工在恶劣环境中劳作”并承诺将采取一定措施在遗产介绍中提到“牺牲者”。

图为“军舰岛”。

图为“军舰岛”。

今年7月初,日本8个县的23处工业遗址“明治工业革命遗址”打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多个遗址曾强制劳役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的数万劳工,造成大批劳工死亡。

在世界文化遗产审议的过程中,日本承认“违反本人意志,征用朝鲜半岛等地大量劳工在恶劣环境中劳作”并承诺将采取一定措施在遗产介绍中提到“牺牲者”。

一个月过去了,记者8日走访曾经有中国和朝鲜劳工工作过的遗址之一、位于长崎市的“军舰岛”,发现在“军舰岛”遗址的文字介绍和现场解说中很难找到受害劳工的资料。这座带血的世界遗产刻意隐瞒了其背后的罪恶。

“军舰岛”的正式名称为端岛,形与军舰相似故俗称“军舰岛”,位于长崎港西南方约19公里的海面上,面积约6.3万平方米,周长1.2公里。

“军舰岛”因海底蕴藏优质煤炭,1890年被日本三菱公司买下,经过多次填海扩建,发展为当时日本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人口最多时达到5300人,人口密度是当时东京的9倍。1974年煤矿关闭,岛上所有居民撤离,这里成为一座无人岛,2009年被当地政府开发为观光项目。

根据日本外务省战后公布的资料,近4万人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厂煤矿强制劳动,造成722人死亡。

记者看到,现在岛上虽然大部分建筑、矿井都在岁月中倒塌,但依然可从存煤传送带、第二矿井坑口栈桥、矿工住宅和大型澡堂的断壁残垣中想象出这座建在煤矿上的岛城当年繁华的模样。

岛上的讲解员说:“从1891年到1974年,这里共出产1570万吨煤炭。海底矿井挖掘深入地下1000米,气温时常超过30摄氏度,湿度高达95%,工作环境非常残酷。”“军舰岛”虽小,但当时设施一应俱全,有集体住宅、学校、医院甚至包括寺庙和赌博机。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