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制机制是治本之策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领域。李政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背景下,这些都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与强力的支持。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新的机遇实现再次腾飞?学者认为,完善体制机制是中央开出的一剂良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视察时提出四个要求,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李政认为,无论是促进创新创业还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改革无疑是前提、是关键、是“治本之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晓燕认为,东北地区现有的经济体制基本上是为实现规模和速度扩张服务的,没有体制机制的转型、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还会不断被复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这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持续的激励作用。
梁启东表示,振兴东北绝不能只看项目、看投资、看国家给什么政策、看增长数字,更多地要看思想观念的更新,看运行体制的转变,把注意力集中到思想解放和体制的创新上。
创新是再腾飞关键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更是其实现新转身与再腾飞的关键所在。在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云集的东北三省,似乎并不缺乏创新的能力。在李政看来,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但各方面投入依旧不足。李政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东北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东北三省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辽宁省为1.6%,吉林省为0.9%,黑龙江省为1.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8%,投入严重不足。吉林省新产品开发和专利申请分别仅占全国的0.83%和0.51%,全国1098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占14户。同时,东北三省的创新成果转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无法实现就地转化,多数成果是转移至南方地区实现异地产业化。
李政认为,东北地区存在科技成果熟化和转化能力不强,科研与市场需求分离,与成果转化脱节,科技成果中间试验、应用开发和转化环节薄弱等问题。他表示,表面上看,“新东北现象”是经济结构问题,从深层看则是创新创业问题。
丁晓燕认为,高科技发展是“东北制造”向“东北创造”转型的关键。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旧有路径之所以无法持续,核心在于创新水平低,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根本出路也在于创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