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发展足球事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足球运动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特别是要抓好青少年足球。2014年11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足球事业和校园足球的决策部署,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广电、体育总局、团中央等6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校园足球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问: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更加深入,竞赛体系更加完善,条件保障更加有力。通过努力,让更多学校开展足球活动,让更多学生参加足球运动。
问:各地发展校园足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因地制宜的校园足球发展基本原则。
问:今后几年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统筹各类资源,创新普及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基本条件。遴选和重点扶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县)”、试验区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二是深化足球教学训练改革。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必学内容,颁布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三是加强足球课外锻炼训练。教育部门会同体育等部门指导学校制定科学的校园足球训练计划,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为喜欢足球和有足球潜能的学生提供足球学习和训练机会。四是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丰富多样的赛事、形成稳定规范的赛制、维护公正严明的赛纪。五是畅通优秀足球苗子的成长通道。完善优秀足球苗子的培养渠道,实施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制度。建立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拓宽校园足球运动员进入国家足球后备人才梯队、有关足球职业俱乐部或选派到国外著名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
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有哪些改革举措亮点?
答:《实施意见》突出改革精神,改革举措突出了保障措施、激励机制、安全保险、社会参与等亮点。《实施意见》对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投入等条件保障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地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足球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投入。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意见》明确把青少年足球学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适度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为青少年足球爱好者拓展出国机会,参加国际校园足球赛事和交流活动。《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制定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加强运动安全教育、检查和管理,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实施意见》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来支持校园足球发展。发挥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
问:如何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
答:一是加强统筹推进普及。统筹城乡区域布局,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各类社会资源,鼓励有基础的地方和学校探索实践,加大对农村学校帮扶力度,着力扩大校园足球覆盖面。鼓励支持各年龄段学生广泛参与,积极开展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让更多青少年体验足球生活、热爱足球运动、享受足球快乐。以普及校园足球示范带动校园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发展。二是扶持特色引领普及。遴选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点建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支持其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发挥其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和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整体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健康发展。三是培育文化巩固普及。把开展竞赛、游戏等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足球运动融入学生生活、扎根校园。大力发展学生足球社团。鼓励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搭建信息平台,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