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提拔”的历史镜鉴(2)

“带病提拔”的历史镜鉴(2)

完善监督机制

为防止官吏“带病提拔”,朱元璋在监督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是建立有效的官方监督机构,并务求恪尽职守。朱元璋称帝后,精选了一大批人担任校检,专门监视重要官员。有意思的是,这些监察官吏的成分颇为复杂,不是纯职业性的,而是多为兼职。如在这种特务组织中,既有文官,也有禁卫军官,甚至还有和尚。在行使监督权上,朱元璋也一再要求务必恪尽职守,不许讲人情世故。

二是重视监督举报的内容,不求形式。朱元璋打破只有大员才能上早朝的规矩,规定不论朝廷官员品级、隶属,均可参加早朝,上殿言事,有隐情还可单独召见。朱元璋还对各级握有实权的官吏进行监视,校检一旦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等问题,即可随时上奏。哪怕是深更半夜,朱元璋也会起来接见。因此,有的贪官晚上受贿,第二天早晨就遭到查办,动作神速,令人咋舌。连远离京师之地,郡县之官也悚心震胆,不敢稍有放肆,以免被人举报而遭制裁。

三是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朱元璋深知官场官官相护的黑暗,为了使下言能上达,民苦能尽知,他广开言路,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民间若有冤屈,在地方无法讨个公道,可以击此鼓鸣冤,由他亲自审理过问案情。为打消百姓怕举报遭报复的心态,他破天荒地准许百姓密封奏事,直接向他上奏。朱元璋深知,防止官吏“带病提拔”,仅靠监督和个例处理还不够,还应扩大处理范围,尤其要倒追责任,把后台连根拔起,让推荐者和利益相关者不敢、不想、不能保护“带病”官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