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2)

当前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2)

四、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的组建

国资委和国有企业两层变成三层,这是一个从理论上也好,管理体制上非常重要的层面。如何构建一个非常合理的国有资本,无论是投资公司也好,还是运营公司,恐怕是未来改革,从国家层面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如果非要把这两类公司做一个区分的话,我想不自然是不是合适,资本运营公司是主要开展股权运营的,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投资公司是以产业资本投资为主。运营也包括投资,如果没有投资怎么谈运营,实际运营和投资确实很难分清楚。不是很全面的吃透,这两类公司,分开是什么含义。但是不管是怎么区分,这两个恐怕都是下一步国家来讲,授权基金管理这么一个层次,实施的,国有资本战略调整也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的很重要的载体。他们共同承担了一个未来如何更好的,比如通过资本市场,来实施资本运作,投资,兼并重组,有效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他们更多作为一个出资人代表,现在我们理解的国资委,或者说小的国资委要对国有资本进行统一监管,通过这样的一个层次设立,把出资人和监管者的角色进行一个区分。当然他所投资的这个企业,可以根据他投资企业的性质和类型的不同,绝对控股也行,相对控股也行,参股这类企业逐渐退出,有了这个层次,持有相应公司的股权,但是处于一般竞争性的领域,恐怕还有逐步退出的一个问题。

2、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组建

如何组建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是将现有央企集团“直接转”,还是在现有央企集团“之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第一步,先将集团公司改组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即《决定》中所指的“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这是最简便易行的一些方式,现有大的央企,短期可以保留他们混合控股的性质。比如未来是以投融资和项目建设为主,通过投资实业,一种股权,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来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一步。

第二步,最终“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向“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过渡。

大家都愿意拿新加坡淡马锡这种模式来举例,我们是不是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纯粹演变成一个控股性质的,叫资本公司也好,投资公司也好,不管叫什么最终是代表出资人行使。

五、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我们从开始搞股份制改革就讲治理结构,但是现在实际我们知道治理结构对所有股份制企业来讲,恐怕只有其表,没有其实,这个里面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特别是现在又遇到问题就是党委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这个也是绕不开的,以前我们叫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我们这里试图给出我们一个解决方案也好,或者我们个人一个看法,是不是可以把党委界定为,不要把它和法人治理结构混在一起,相对独立,相对超脱,因为它确实是中国特殊国情环境下的职能,与法人治理结构平行的企业治理的必要组织部分来确定其如何定位及发挥作用问题。把国企党委领导体制和国资委托管这种管理体制,委托管理体制分开,真正企业里面还是要回到我们以前老的提法,实现党企分开,党资分开,避免出现一些企业当中存在的以党带企,以党带资,当然这个问题很敏感了,但是这个绕不过去,我们也尝试提出这样一个设想。

六、国资委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的体制过渡

一要突破片面强调做淡马锡公司式出资人的误区。我们认为两个层次,实际三中全会这个决定当中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增加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作为国资委来讲,或者作为政府,作为所有者有一个职能就是统一监管职能,这个是国资委应该做的,另一个方面出资人恐怕不宜直接由国资委来承担,比如可以通过新设的,或者是改组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者是运营公司来承担这个职能,来实现具体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的任务。通过这样一种把它分开来,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保证国资委,一方面监管连续性,另一方面适度的分开,做一个合理的分工。同时整个运营公司作为出资人来讲和现在的监管者,在整个大的国资系统当中实现统一,不要和过去完全割裂开来,把国资委系统包含这么两个层次,摆脱,突破过去片面的做一个简单的作为出资人代表这么一种误区。

二要突破金融国资和产业国资不能统一监管的误区

国资委应成为产业、金融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

三、要突破片面强调通过整合减少央企数量的误区

要片面强化减少企业数量,通过一些行政力量推动企业联合,同时通过行政力量减少央企的层级,一刀切恐怕不见得合适,因为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特点,不同核心竞争力,一概而论来介绍它的层级,压缩,合并,用行政手段也是要突破误区。正是这样的误区导致一些国资委的议论还是比较多。怎么建立一个,分层次大国资委这样一个框架,对于下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实现这个框架内的出资者和监管者职能统一,同时另一方面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做一个区分,这个恐怕我觉得绕不开的一个很大问题。

小结:国资委系统向管资本的体制过渡

国资委恐怕要简政放权,不能再什么都管,就是要把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把经营权和监督权要分开,减少对于企业具体经营活动直接的过多的干预,要管资本,而不是管企业,也不是管人,也不是管事儿,就是管资本,怎么管资本通过新设的投资公司或者是运营公司作为重要的载体和重要的抓手。

最后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首先要对国有资本优化,既然是混合,哪些进,哪些退进行具体的方案,我这里几个原则,对于关系国家安全这些行业和领域,恐怕要保证绝对独资的,对于一些所谓命脉的和这些行业领域,绝对控股,对一些高新企业,或者支柱性的产业可以相对控股,对一些完全竞争的现在可以通过参股逐渐推出,这是一个。

第二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这些行业领域恐怕要有一些突破。包括刚才裴老师讲的铁路领域,实际国家希望民营经济进入,但是有种种体制上的限制和方方面面的原因,恐怕还是不能很顺利的进入,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所有国有企业都要搞所有制,恐怕不是这样。这么三类不一定非要搞,或者不宜搞。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企。对于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最适合发展。

2、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并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只要这个公司有国有的,往往这个公司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权还牢牢掌握在政府手里。很多企业,同时是改革当中面临的重大的。

二是资本混合问题。

非国有资本未能有效参与公司治理的重大决策、未能充分体现产业财产所有者的地位。

三是干部及人事问题。

四是政策限制和行政审批问题。

3、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二选择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

第三、试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第五,在党管干部和高管选聘上要有突破创新。

第六、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的法制环境。

第七、试点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