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与不确定因素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增多,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亮点在逐步呈现。江苏、浙江两地调研中的实际感受尤为深刻:倒逼转型的思路更加清晰、创新驱动引领的步伐更加坚实、推进改革的力度更加务实。但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稳增长、控风险难度仍然较大。
——结构调整有效推进,转型升级初见曙光
一是工业结构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1月至5月,江苏、浙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20%,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江苏、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48.5%和64%,其中,江苏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8%。工业能耗降幅较为明显。1月至5月,江苏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耗比去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广东工业能源消耗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PPP模式有序推进。在国家和各地有关鼓励加大公共投入政策带动下,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投资快速增长,江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1.4%,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72.6%。工业领域更加注重技术改造投资。1月至5月,浙江、山东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8%和17.9%,分别占全省工业投资的68.4%和53.1%。广东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8.5%,21个地级市中有7个市增速超过100%。民间投资增长加快,江苏、山东的民间投资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增长高达40%以上。目前,在江苏、浙江等省试点的PPP模式推进情况总体良好,有关各省已经建立了PPP项目储备库,江苏今年已签约4项重大项目,落实社会资本投资额47亿元。
三是新经济业态发展迅猛,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月至5月,浙江、广东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7.1%和57.8%。广东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值达10.3亿元,居全国首位。江苏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8%,商务服务业增长12.7%。与此同时,在各项改革有力推进下,创新创业市场活力继续释放。截至4月底,浙江全省在册市场主体436.5万户,增长14%;注册资本总额8.6万亿元,增长36.6%。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4位,人均拥有量居全国首位。
四是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转型升级成效初显。近年来,浙江积极主动、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四单一网”试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重点培育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生物制造等千亿元产业。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倒逼机制,通过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以“四换三名”、“两化”融合、能耗“双控”等为主要手段,加快推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组合拳”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初见曙光。江苏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工业强省建设六大行动为抓手,通过制定政策规划、推动高端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加深“两化”融合、推进集约集聚五个方面举措,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