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靠的是经济实力

人民币国际化靠的是经济实力

8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正式决定将当前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延长至2016年9月底,市场有观点演绎为SDR暂时拒绝人民币。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延长现有货币篮子并不等同于“暂时拒绝”人民币,IMF仍将按照既定程序于今年11月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专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国内外的诸多因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新生动力日渐强劲,以及融入世界经济的加深,人民币终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调整出于技术考虑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近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众多讨论之中,将IMF延长现有货币篮子有效期和“推迟考虑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画等号,无疑是明显的误读。那么,IMF究竟为何做出此番决定呢?

据IMF官方人士解释,延长现有货币篮子有效期出于三大技术性考虑:首先,SDR用户反映,新的货币篮子1月初生效时,市场通常都不开市,因此建议最好不要将更新放在1月初,以免在第一个交易日干扰市场;其次,如果人民币在今年11月被纳入SDR,并随即开始执行新的货币篮子,这可能会导致众多持有SDR存款的国际机构和央行无法即时调整;最后,由于SDR篮子构成已长期未发生大的变更,因此增加新货币无疑相当于一项重大的技术调整,市场普遍预计SDR用户需要6—9个月才能实现过渡。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入SDR篮子将是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不过,SDR吸收新货币本身也需要一个缜密的评审过程,延长现有篮子有效期是一个折中的选择,既可以为形成科学的评估报告预留充裕的时间,又避免将人民币拖到5年后的下一次评估。

国际化基础未变

据了解,IMF对纳入篮子货币有两条标准,一个是该货币的发行国(或货币联盟)在过去5年内货物和服务出口额位居前列;另一个是认定该货币“可自由使用”。专家分析,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十分雄厚,早已满足第一个条件,只是在“自由使用”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第五大支付货币、全球各地不断增高的使用频率……这些都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因素,而国际化进程中的曲折反复不会成为真正的障碍。此外,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美、英等国的货币在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前也都曾存在管制行为。”徐明棋说,市场对一种货币的信心最终取决于其实际购买力、币值稳定程度以及母国的经济实力。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