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纪律不是紧箍咒,是人生路上的防护栏
纪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机构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党纪法规是约束党员的规章条文。有些领导,对组织纪律、法规条文反感,总是把纪律当成“紧箍咒”看待,拿不下来,关键时候还受约束,认为人生不能大展宏图,施展抱负,主要是组织纪律妨碍了自己的能力,不能自由发挥全部能量。这种想法和认识是不对的。世界上没有资产阶级自由化者鼓吹的纯粹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相对于纪律和法规而言的。
自由寓于规律之中,事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运行。开车的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再修一百条路,还是会拥堵,甚至天天会有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宪法是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利的条文,法律和法规都是为了限制不守本份的人,而设计的。是在社会道德失去底线之后,设置的一道红线,来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对于好人来说,可能一生也不会触碰法律这个红线,而洁身自好。习总书记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习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讲话,把腐败的危害性,揭露得淋漓尽致。共产党人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守护神。党规党法,是为了保证大家履行职责,勤俭为民的条文,綀之高阁不行,必须窂记在心。事业成功的时候,要学法,位置显赫,权力重大时要学法,做到警钟长鸣,嘱咐在耳,纪律的经纬,不但不是羁绊,而切是确保人生安全的防护栏。从组织角度讲,就是要把防护栏修得更坚固一些,一旦刹车失灵,不会有性命之忧。
写一段词句,供考:
《享人间幸福戒贪腐》
私欲是吸血的虫,
贪污是催命的鬼。
要想健康长寿活,
必须管住嘴手腿。
工作勤奋加努力,
乐享月月领薪水。
日与亲人同吃住,
何来桃色闻事非。
遵纪守法人安泰,
幸福家庭最完美。
4、贪腐没有避风港
侥幸心里,使贪腐的阴影扯去了遮羞布。从一些贪污腐败的案例来看,多数落马的领导干部,在走上犯罪的心路里程上,既有外因的诱惑,又有内因的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政治上的清明,作风严谨,生活正派,守住初心,清正廉洁。同处在一个环境里,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哪?这里面包含着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的问题。多数犯罪分子说白了就是侥幸心里在作怪,自认为天衣无缝,有的捲款外逃,想一走了之,给这些人多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效仿者大有人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重拳反腐,彰显了从严治党的决心。特别是国际联合,抓捕潜逃到国外的犯罪嫌疑人,对贪污腐败分子是一个巨大的震慑。国际反腐,形成了贪腐没有避风港的良好环境,使一切贪污腐败分子,没有容身之地,世人痛恨,贪污腐败的浪潮自然就会平息。侥幸心里会有所抑制。
5、调薪养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通报和公布的贪污腐败案件来看,领导干部是糖衣炮弹进攻的主要目标,笔者认识,有两种原因,一是政治集团的利益之争,很多干部,在组织上准备提拔重用时出了问题,是巧合吗?不是。你选的人,不是我们圈里的人,所以要举报,这是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制约,你下个圈套,我设个陷阱,这种内耗也是党性不纯洁的表现。马克思说,世界上不论是政治的、军事的,民族的、阶级的等等,一切斗争,归根结底,还是围绕利益而斗争。争权为了逐利。如果其中没有利益,干吗还要去争取这个权利呢?为什么还要努力做大官,而不是甘心情愿种地为生哪?
二是劳动与收入比例失调的矛盾,造成了领导干部的心里失衡。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中提到:“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要真正实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理想结果,就必须提高公职人员的薪金待遇,这是无产阶级发展到有产阶级之后,必须调整政策和思路,让能者多得,才能激发积极向上热潮。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辛苦一天,收入很少,而老板一天挣的钱,能买下一座酒楼,比较之下,心态自然失去平衡。一个人所从事的劳动,与收入比例失调时,容易发生裂变。这时候思想意识防线最为脆弱,易攻难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