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打好强化的组合拳
在社会结构日渐变化和社会利益不断分化的今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思想意识问题与社会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在此背景下,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应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多措并举,打好强化的组合拳。
“攻”与“防”。信息时代,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正在遭受“分子入侵”式的破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深刻复杂。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把主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绝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如果对西方敌对势力及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不能做到善守能攻,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导向方面,要及时发现意识形态领域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队伍方面,要下大力培养一批对党忠诚、理论水平高、善于运用新媒体的“有机知识分子”及网络意见领袖;在阵地方面,要大力拓展网络舆论新阵地,充分发挥博客、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优势,向广大民众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统”与“放”。在利益主体多样、价值取向多元、社会思潮多变的大背景下,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应辩证把握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多元中树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争主动。既积极应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潜在威胁,又充分发挥好非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的补充功能,既要直面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碰撞和挑战,又要重视社会思潮背后的利益分析及影射的大众政治心理,及时做好社会思潮的引导工作。通过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与“放”,不但可以明辨是非、疏通情绪、达成共识,而且可以不断扩大社会公共领域的对话空间,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现实生活的解释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更具适应性与包容性的开放体系。
“雅”与“俗”。意识形态既是阶级或政党政治信仰、政治观点的表达形式,也是评判社会现象和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搞“自我循环”和“自弹自唱”,更不能把本来并不难懂的问题,经过所谓的“理论提升”,变得让民众难以明白。要多让基层民众听到言之有物、紧接地气、紧扣心扉的“大实话”与“通俗话”;要学会讲故事、列数据和运用教育对象熟知的鲜活典型案例,借助于“小道理”现实性、群众性、启发性的特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大道理”讲实、讲透、讲明白,切实增强话语体系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