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需要“接地气”

深化改革需要“接地气”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其言下之意,就是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接地气”。

改革“接地气”重在基层创新

从改革之初,我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在推进农村改革、企业改革、城市改革、沿海开放改革到宏观管理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改革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并逐渐成熟为一整套改革方法论——比如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系统谋划与协调配套相结合、先行试点和创新推广相结合,党政领导与重视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等等。

这些改革方法来源实践也有力地指导了改革实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在方法论上提出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这不仅因为30多年来取得的改革成就给了我们更多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业已形成的改革方法论也给了我们改革自信。已经形成的这套改革方法论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大国经济地位业已确立,面向开放型中国的新未来,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已更加清晰,市场经济更加成熟,融入全球化更具广度和深度,政府治理水平更加娴熟,广大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更加强烈。

据此我们通过决策层的顶层设计,制定了明确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坚决地破除思想上的藩篱和利益上的障碍,坚决地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减少时间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顶层设计并不能替代基层的探索创新。中国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改革举措的落地条件差异还比较大,当下的改革仍要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看准的改革目标,就不要老是议而不决;看准但尚不成熟的可达目标,就要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对那些尚看不准但并不会犯“颠覆性错误”的,也要鼓励去试验去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群众为什么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改革开放为什么可以从群众中获得取之不竭的智慧,就是因为能够为广大群众所拥护、所支持的改革措施都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

今天我们强调改革要“接地气”,从方法论上说,还是要重视改革的群众观、重视基层的改革创新。重视基层创新,就是要尊重基层群众的伟大实践,新一轮改革强调的是“以问题倒逼改革”,“哪里有问题,改革就到哪里”。群众的现实诉求能不能回答,群众的利益通过改革能否得到调整,就是对改革成效的检验。同时,从规划顶层设计来说,决策者需要把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放到重要位置,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改革部门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任何好的改革措施都要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因此,中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把握实际情况,制定好解决方案,制定出接地气的改革措施。只有重视基层创新,才能成就改革大业,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