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精辟阐释了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论述,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理解、深刻领会把握。
一、“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维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发展进步的中国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相互融合并相得益彰,共同贯穿和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
中国梦的内涵十分丰富,从理论架构上分析,可以概括为“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个战略阶段”,就是“两个一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个战略原则”,就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四个战略布局”,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内涵的客观真理性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体现在正确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以及客观展望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当前中国层次最深、领域最宽的价值认同的过程。
梦想引领价值,价值支撑梦想。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中国梦理念的具体显现和基本要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诠释了中国梦的国家梦,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价值坐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诠释了中国梦的社会梦,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价值内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诠释了中国梦的公民梦,明确了中国梦的个人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因此,在对中国梦的价值内涵的理解上,既体现了真理的科学规律性,也体现了价值的客观实践性,在当代中国实现了其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