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立足于这个逻辑起点,自觉增强我们的价值观自信。
只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逻辑原点出发,才能科学准确地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所谓富强,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有机统一,是和平发展与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所谓民主,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基础上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真实的、广泛的、高效的、丰富的民主;所谓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有机统一,是国家全方位发展进步的状态;所谓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昭示着中国人的社会理想;所谓自由,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所谓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也不是落在法律字面上的“形式上的平等”;所谓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而是兼顾结果正义,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所谓法治,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谓爱国,就是让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所谓敬业,就是让敬业成为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所谓诚信,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个人的遵信守诺,构建言行一致、诚信有序的社会;所谓友善,就是善待亲人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善待万物以形成和谐自然生态。只有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逻辑维度,在价值观的国际竞争和博弈中,才能自觉站稳立场,避免落入“西方价值陷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