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维度(3)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维度(3)

三、“德”——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维度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道德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当前现实生活中,人们感受最直接的是道德问题,呼吁最强烈的也是道德问题。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紧紧抓住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从实践的维度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内向与外向两个基本向度。内向就是内化于心,是自我道德完善的过程;外化就是外化于行,是道德实践尤其是自觉践行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核心价值观要落地生根、融入社会生活,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三个方面着力: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法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强调法治建构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引导以及人的“心灵秩序”建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曾经指出,即使在最发达的社会体系中,“正式制度”约束也只是决定人们行为选择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即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规则来约束的。所以,在强调依法治国思路语境的同时,应当使法律和道德既保持内在价值命令的契合,又保持各自诉诸的力量方式,既有彼此的独立形式,又有相互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调控作用的社会治理模式。

(执笔:王军 王玉斌 汪晔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