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4)

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4)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摘要:早在一九八三年,国务院就着手进行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零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拟定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和预测。

三、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好地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七五”计划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使我国经济的成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抓好两头。一头是大力开发和普遍推广效益好、见效快的科技成果,积极帮助广大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加速实现技术进步。这是密切科技和生产的结合,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头是真正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关键性技术课题,认真开展科技攻关,同时争取在新技术和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取得较大的成果,大力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继续加强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必须强调,努力掌握当代的新技术和高技术,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长远意义。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支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攻关队伍,今后应当继续培养新的优秀人才,壮大和提高这支队伍,为跟踪和接近世界高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奋斗,力求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新材料和现代自动化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国民经济转向新的技术基础创造条件。我们希望并且相信,过去为建设祖国已经奉献出巨大心血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在进一步攀登科学高峰,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伟大的事业中,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赖于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具有强大的后劲。最深厚的源泉也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转到发展科学技术上,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对策很好地利用这个时机和迎接这场挑战,那么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不仅不能缩小而且会扩大,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任务就越来越艰巨。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科学技术课题很多,不是一个五年计划能够解决的,需要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前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普遍树立起重视科技进步的战略观点,使各个方面都有一种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紧迫感。要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即生产、建设、流通和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都要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要进一步面向经济建设,通过技术有偿转让以及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进行技术改造等形式,发展同生产单位的横向联合,形成新型的科研和生产的经济联合体。这样做将有效地克服地区分割、部门所有的弊端,改变长期以来科研和生产相互脱节的状况,有利于经济和科技的协调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专利法,保护发明权,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继续贯彻执行军用和民用相结合的方针,把国防科技成果更加普遍、更加有效地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 

科技进步以至整个四化建设,都离不开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发展。重视教育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长远战略。必须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积极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整顿和提高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制度。五年内,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事业费一千一百六十六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百分之七十二,超过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还应该拿出较多的财力用于发展教育。同时要广泛动员、鼓励和指导企业、集体和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努力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要在适应四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合理调整教育结构的同时,特别注意提高教育质量。近几年,有些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专科院校不合理地升格,有些学校不顾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过多地扩大招生规模,有些成人教育单纯追求学历和文凭,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解决。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并根据各自的特点适当加强劳动教育,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放在首位,在这个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稳步地发展数量。要加强教育事业的管理,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价和监督制度。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大力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提高教材质量。认真办好各级师范教育和加强教师的培训,逐步建设一支在质量、数量和结构上基本适应需要的稳定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教师在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方面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为了促进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个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把这方面的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争取在“七五”期间取得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就。 

四、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为中心,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我国“六五”期间在实行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就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潜力来说,这方面已经迈出的步子还很不够。前几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地区、部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多头对外,盲目竞争,重复引进,过多地进口了一些高档消费品。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切实加强和改善管理,认真加以解决,但决不能因此而对开放政策产生疑虑。“七五”期间,必须以更大的力量,扩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规模,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兴办国际空运、海运、保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 

努力增加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是更大规模扩展对外经济贸易与技术交流的基础和关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外汇短缺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将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出口贸易是我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决定着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制约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程,是关系对外开放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把出口搞上去,我们的经济发展在全局上的回旋余地就更大了。 

要扩大外贸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最根本的是要采取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战略。一是要坚持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放在首位,逐步建立健全在国外的推销系统和服务网络,努力做到质量稳定,服务周到,讲究信誉,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二是要努力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提高轻纺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加新型食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三是要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的生产布局,在沿海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各种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出口商品基地和出口专厂,逐步形成完善的出口生产体系。这是提高出口经济效益、增强出口商品竞争能力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措施。外贸部门要同有关地区和部门紧密配合,对此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四是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市场的同时,进一步面向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做到出口市场多元化。当前我国许多产品外销不如内销盈利多,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对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从多方面给以鼓励和支持,使出口创汇多的企业和职工得到应得的实际利益。总之,各部门、各地区都要把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花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显著成效。所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也要把扩大出口、多创外汇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面向国际市场,努力开放更多的具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在出口创汇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经济特区要朝着建立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前进。 

认真总结前几年的经验,切实改进进口工作,对于坚持实行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根据有利于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和节约使用外汇的原则,合理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坚持把重点放在引进软件、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上,严格控制一般的加工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对国内有条件生产的产品,要积极搞好并立足于国内生产;对进口国外散件、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的生产线,要严格审查,限制进口和避免重复进口。要积极发展进口替代,努力提高国产化水平。一切浪费国家外汇的行为,都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在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偿还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适当扩大利用国外资金的规模,重点用于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特别是电力、港口、石油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机械电子等行业技术的改造;用于发展出口产品和实行进口替代,以增加外汇收入和节约使用外汇。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利用外资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正确掌握外资的使用方向,大力提高经济效益。 

前几年,我们对于外贸体制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很不适应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需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首先应着重于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和管理体系,注意运用汇率、关税、税收、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加强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管理等行政手段,合理调节进出口贸易。随着宏观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进一步调动地方,部门增加出口的积极性,扩大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发展外贸企业同生产企业的直接联合,更好地实行产销结合、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