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2014年7月7日,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伟大的抗战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时至今日,伟大的抗战精神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依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凝结成了一股绳,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凭借众志成城的力量,夺取了抗战的胜利。历史证明,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万众一心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如今,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用爱国主义凝聚起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创新,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既有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的作战理论创新,也有闻名中外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具体作战形式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创新精神的胜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创新仍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依靠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军力、经济实力不如日本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有必胜的信念,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信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鲁迅先生的话语历久弥新。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的兴旺,必然有强大的精神支柱。70年前,大敌当前,中华儿女依靠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战胜了日本侵略者;70年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只要我们高扬抗战精神的旗帜,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执笔:冯学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