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着力点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着力点

民族地区在跨越式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较大挑战,亟需社会工作的全面介入。社会工作需要找准着力点回应社会的现实需求,从深层次上解决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贫困问题。贫困一直是民族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着力于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也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目前依然还有数量可观的贫困人口,其中部分人甚至还处在绝对贫困状态。因此,反贫困始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新时期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旨在使剩余贫困人口在2020年前脱贫。精准扶贫要求识别真正的贫困人口并精准发力,精准脱贫。

快速现代化带来的文化失落问题。交通的不断改善和通讯的发达使现代化的讯息抵达每个角落,而大量外出的流动人口直接接受现代化的洗礼,传统文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并出现衰落,这种衰落在民族地区尤其来得急,来得快。一些过着怡然自足生活的少数民族同胞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越来越被外部文化所同化,对生活的不足感和不满越来越多。来自外部的植根于“丰裕社会”的消费文化和竞争文化日益摧毁传统文化当中那些美好的伦理准则。文化的变迁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异化和精神的贫困。

贫困与文化失落产生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本质上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户籍制度产生的,不仅仅是民族地区,在整个中国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在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比例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也更为严重。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源于社会结构的缺陷,贫困与文化失落也是其重要原因,至少贫困与文化失落加剧了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或者恶化了其后果。

社会工作是加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民族地区出现的这些社会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是无从解决的,急需社会工作的介入。首先,民族地区政府较多的社会干预已经带来某种程度的政府依赖和过高期待。长期的扶贫开发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输入诸多资源。一方面地方政府因此掌握有更多资源而拥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政府能力,另一方面则由于过多干预社会,社会自主性不足。干预越多,社会自治能力越缺乏。干预越多居民对政府也有更多的期待,对政府的依赖也会加剧。但是政府能力终究难以满足居民的期待,最终将影响政府与居民的关系。所以总体上来说,民族地区更容易产生政府与居民的矛盾,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是因为政府做的太少,或做的不好,而是因为做的太多。其次,政府属性和相对宏观的工作方法存在许多局限,遵循“助人自助”理念,拥有专业方法的社会工作恰能弥补政府行动之不足。直接到人的精准扶贫以及移民社会适应的个性化问题的解决不是政府所长,政府行为也很难去改变文化失落引致的精神贫困和人际关系异化。总之,社会工作的介入,一方面分担政府的压力,更好调适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另一方面以专业方法从微观层面去做好政府不能做与做不好的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