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政治生态问题。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等等。习总书记以治国理政的新视角新理念,面对矛盾风险给党带来的新考验,形势发展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带领全党重塑政治生态,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领航中国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迈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重塑良好政治生态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民族强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这一共同愿景蕴含着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理想,成为当下全党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而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又引领和支撑民族复兴的不断实现。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清重塑良好政治生态是确保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
政治生态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从生态学视角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政治体系与经济文化体系组成的动态社会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特殊结构是由各个体系被分割为孤立的组成部分或与其它体系不协调时,整个系统的特性就会遭到破坏。人类历史表明,在各个系统相互适应居于主导地位时期,社会就会发展进步,如果政治系统以牺牲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换取其特殊利益,那么经济文化发展的政治生态就必然会破坏,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阻碍,出现停滞。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彻底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如果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不仅不能给民族复兴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前提,而且还会危及政治稳定。政治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公共权力来实现的,它对经济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民族复兴,政治、经济和文化必须和谐运转、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说明,政治生态决定着民族复兴,民族复兴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两者关系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政治生态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兴衰。“源澄而流清,浑而流浊”。清明的政治生态是治国理政必须的健康环境,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甚至完全瓦解。比如,执政长达74年的前苏联共产党、执政达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和印度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百年印度国大党,逐步失去政坛的霸主地位,步入日趋衰落的不归之路。他们失去政权的教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腐败,政治生态恶化,已经侵蚀到了党的肌体和根基,使执政党一蹶不振,丧失了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历史教训一再证明,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域中,无法净化自身的政治生态,不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无法为自己执政创造思想基础。当前,我们党在“四个全面”战略部局引领下,到202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是不可阻挡的大势。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和国民素质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就从政治领域看,一个执政党,如果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恶劣,又缺乏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就必然在各种挑战和危机面前处于被动,必然会造成贪污腐败盛行,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政治生态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这是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结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任重道远。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是一个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民主、政治决策等政治环境的综合要素的总和。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良好从政环境对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良好的政治生态,需要健康文明的政治文化,而不是蒙昧的封建残余思想所催生的庸俗的官场文化。从古至今,中国有着悠久的官僚政治传统以及与之伴生的官场文化传统,良莠并存的官场文化历经近代以来多次的中国政治改革而始终绵延并影响着当代中国官场。如,官本位思想、皇权思想、家长制作风等等,过分强调人情、人缘,使人情、人缘异化为约束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也会导致不良“官际关系”的形成乃至腐败现象的发生。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原有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社会多样化发展使人民思想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一系列诸如“拚搏不如拚爹、能力不如关系、正不压邪”和“潜规则”“私人领地”“厚黑学”等等破坏从政环境的“病毒”开始出现。当我们把目光从历史投回现实,从一个镇民政所所长把50余万元群众“保命钱”揣进私囊,到一名村会计挪用上亿元资金;从个别国企高管忘记政治本色大肆敛财,到“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底线沦丧鲸吞科研经费;从涉案人数之多、性质之严重、影响之恶劣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到多名省部级官员、数十名厅局级官员纷纷“落马”的山西塌方式腐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也让人们见识到了贪官祸国,污吏殃民。这种污浊的政治生态,助长了官场陋习,形成了腐败土壤,极大地损害了政治生态。可以说,实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任重而道远,艰巨而繁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