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塑良好政治生态是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重塑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党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路径。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能否全面从严治党,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全面从严治党,包括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而针对新形势下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党组织政治生态扭曲、腐败现象严重的现实问题,必须把凸显制度治党、坚持以规治党、重塑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从制度、规矩、纪律三个方面共同用力,努力形成三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性政治生态。同时,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与党同心同德,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党的工作各环节,同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坚决斗争。只有把政治规矩立起来,把党的纪律严起来,才能解决政治生态问题。要坚信,我们党是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先进政党,是具有刚性规矩和铁的纪律的坚强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是完全能够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重塑政治生态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查处腐败,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目标。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强化依法行事。“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政治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石。重塑政治生态,必须教育引导各级增强法治观念、浓厚法治氛围,提高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进建设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法治观念,自觉在党纪国法约束下履职行权。防止和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一些单位违纪违规的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根子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无人例外,防止徇情枉法;坚持无论什么人、涉及多少人都严惩不贷,防止法不责众,真正让法规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增强全社会践行法律的积极性,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法治氛围,构建安全的政治生态系统,才能开创政权、民众与官员和谐共赢的崭新的政治局面。
坚持深化党的制度改革,强化全面监督和制约。政治生态的不断发展,根源在于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制度体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完善长效机制就是通过系统性、全局性的制度个性和制度革新来营造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的良好从政环境,使政治生态永葆活力与生机。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要打好反腐败斗争这场硬仗,我们必须坚持不懈进行制度改革,以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巩固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成果;必须始终坚持发扬和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从而优化和固化政治生态。同时,要不断强化监督和制约的全覆盖,不仅监督“一把手”和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也监督普通党员普通干部,不能让“老虎”出没、“苍蝇”乱飞,不仅监督建设项目、干部任用、经费使用等重要事项,也要监督小事小节,既让大错不犯,又防小错不断;不仅监督八小时内工作过程中的表现,也监督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的修为。无数事实雄辩说明,只要我们坚持制度改革不动摇,强化制度建设不放松,严守规矩和纪律不留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懈怠,就一定能重塑好政治生态,创造和保持良好的从政、执政环境,就能更好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作者: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